第八章 挣扎中的教会:异端

在勇敢地面对暴力的同时,在坚定地面对让人难以忍受的逼迫之外,早期教会也要应付一波又一波非常猖獗,出现在教会内部的各种异端。当教会在逼迫底下疲于挣扎时,信仰方面往往容易出现一些空间,给散播异端的人有立足之地。教会并没有容忍这些异端,只是在逼迫当前的危难时刻,不得不为生存而挣扎奋斗,以致不容易腾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资源处理这些异端信仰。结果一些传扬错谬信仰的人,一些冒充为正确信仰的歪理,便有机可乘,在教会里面散播开来。

即使在艰难的时刻,早期教会仍然非常关注信仰正确与否的问题。当时许多教会的领袖,今天称之为教父的人物,一再奋勇地维护着教会在信仰上的纯正。在逼迫的时代里,除非那些异端的影响与困扰范围很广,不然教会有时候也不得不采取较为低调的方式处理。结果造成一些异端在早期教会的阶段里存下来,为教会内部带来相当大的混乱。

这里面到底涵盖哪些异端信仰呢?我们以下列举一些异端作为例子,帮助大家认识异端的面貌;也从中体会,在此阶段里面,异端造成的危机有多严重。

诺斯底主义

第一个要介绍的,是在早期教会相当流行的,称为诺斯底主义的异端。所谓“诺斯底”,是个希腊字,其意思是智慧,诺斯底主义就是智慧主义(也有人称之为真智主义)。由于这种智慧显然是一种假冒的智慧,因此也有人称诺斯底主义为“假智主义”,意思是这些人以一种听起来高深、合理的道理来迷惑人,使众人听从这些“智慧人士”的带领。这些人所提出来的智慧,却不是源自圣经的虚假教导。

诺斯底主义基本的错误,是善恶二元的世界观。善恶二元观,认为在人类生活的世界里面,有两股同等的力量;各自代表着善的力量与恶的力量。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从表面看,影响人生的,似乎确实是善与恶的两股力量。问题在于诺斯底主义认为这两股力量势均力敌,它们的力量、主宰性是平等的。而圣经的信仰却毫不含糊地明确认定只有一位上帝。恶的势力无论怎么嚣张,都不过是在上帝的容许、在上帝的权柄底下运作的一股力量。这个观点在圣经中可谓是清晰到不能再清晰的。因此善恶二元论的错谬,并不在于是指出有善、有恶这两股力量,而在于认为这两股力量乃各自独立的单元。

诺斯底主义所倡导的救恩,深深地影响早期教会。这异端认为一个人如果要真正成为得救的人,必须透过智慧的途径逐步提升:从一个所谓属地的愚昧人,逐渐进步成为一个属魂的人(即有智慧的苗头在他生命里面的人);然后再进步成为一个属灵的人(就是一个拥有真正智慧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救。

诺斯底主义一方面使用基督教的一些名词,如属地、属魂、属灵等字眼,与新约圣经的教导在字面上非常接近;同时诺斯底主义又提供人一种出路,使人的自我能够发挥出来。因为要追求智慧,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追求得到智慧,所以只有那些拥有“真智慧”的人,才能够出任教会的领袖,帮助大家成为得救的人。这种说法迎合了一般人的心态。尤其是当教会面对逼迫,教会的生命很不稳定,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众人就更加愿意把教会的领导权交在那些智慧人的手中。这些自命有智慧的人,也因此能够左右教会的方向。

这种论调明显违背了圣经的教导。任何人想要拥有从神而来的救恩,只需要信靠耶稣基督就可以。因此,虽然诺斯底主义的影响很大,但是很快就被当时的教会领袖,辨认出是虚假的、错误的信仰。虽然这样,诺斯底主义却始终是早期教会的头号敌人,皆因它的论调,它在字眼表达方式上,容易使一些根基不稳、信主年日较浅的人,受到迷惑。魔鬼混乱真理的做法,过去如是,今天也一样。

幻影说

第二种影响教会的异端是称为幻影说的论调。幻影说牵涉到耶稣基督的身份问题。所谓“幻影”,涉及的是耶稣基督的存在与否问题。这论调认为耶稣其人,是一个不实在、不真实存在的个体,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影子。

这观点承载着诺斯底主义的思维取向。诺斯底主义的教导认为,灵界的事物与物质世界的事物,是隶属两个不同单元的东西。如果一个是属于灵界里真实的人物,他就不可能也在物质世界里面同样地真实。意思是说,如果耶稣是神,就意味着耶稣是属于灵界的一个真实事物,那么祂就不可能在物质世界里面同样真实。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相信耶稣的确是上帝的儿子,那就不可能有一位具体的、真实的名为耶稣的人存在于地上(因为地上乃是属于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但是圣经明明记载,曾有一位名叫耶稣的“人”在伯利恒出生,在拿撒勒长大,也记载了其父亲和母亲是谁等等。既然这些不可能真实存在,幻影说就认为这些记载并非事实,所有关乎耶稣在地上的事迹,只是一种幻影,故此被称为幻影说。这些人虽然口称相信耶稣基督,但他们只是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既然祂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就不可能是一个在地上真实活过的人。大家口中的那位在地上生活过的耶稣,只能是一个幻影而已。

这种论调抹杀了耶稣基督是一位“真实的人”这个事实。这种幻影说的观点影响非常严重。倘若耶稣基督不是一个真实的人,那么死在十字架上,流血救赎人类的罪的那个人,就只是一个幻影;如果十字架上的耶稣只是一个幻影,恐怕我们的罪得到赦免,信徒拥有永生也只是一种幻影罢了。所以早期教会的领袖,清楚地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信仰。诺斯底主义是错的,这种灵与物的分隔论调,也同样是错误的。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是完完全全的上帝,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完完全全的人。一位真实的人、同时也是真实的上帝,为人类死在十字架上,因此成就了这个真实的、确定的救赎恩典。

神格唯一论

除了幻影说之外,还有一些具争议性的神学问题,也出现在早期教会中。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一派称为“神格唯一论”的主张。“神格唯一”的意思是认定上帝的位格是单一的、独一的,而不是双重的两个位格。说到底,这论调又是针对耶稣基督的身份问题而来。

这些人认为上帝就是上帝,所以上帝只有一位。一位上帝就只能拥有一种特性(就是一种位格);神既然是神,这位神的位格就仅是神的特性、神的位格。如果这样,那么耶稣到底又是什么呢?按照圣经的教导,耶稣本身就是神,但是耶稣明显也是一位生活在地上的人。因此就其特质而言,耶稣其实同时是神,又同时是人。神格唯一论却否认这一点。以“神的位格只能是单一的”作为出发点,神格唯一论认为那位称为上帝儿子的耶稣,不可能同时是神、又同时是人。既然耶稣明明是真实生活在世上的人,因此耶稣就只能够是人,而不能够同时是神。然而,圣经却又明明称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神格唯一论者又如何自圆其说呢?于是有一些人提出耶稣并不是神的儿子,上帝只不过是把耶稣看成为儿子,收纳这个地上的人作为神的义子。这种论调被称之为嗣子论,意思就是耶稣仅是被收纳成为上帝的后嗣,而不真正是神的儿子。这种嗣子论,是神格唯一论的其中一种主张。

早期教会流行的异端,许多都针对同一个问题,就是耶稣基督到底是谁?幻影说把耶稣基督看为完完全全的神,否认了祂是真实的人;而神格唯一论(就如嗣子论所言),就刚好相反,仅是接纳耶稣基督为一个普通的人,否定了耶稣基督乃是神的事实。早期教会的异端,就呈现这种模棱两可的气氛,或是否定耶稣基督的神性,或是否定其人性。难怪圣经告诫我们,这些异端如同一阵阵的风,将信徒吹来吹去。我们要紧紧守住圣经的教导,免得被这些异教之风,吹得飘来飘去。按圣经的教导,耶稣基督同时是神,也同时是人。

马吉安主义

另外一个在早期教会时期,颇有影响力的异端,与一位名为马吉安的人有关,其主张被称为马吉安主义。他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得救,是因为上帝对我们的爱。马吉安因此认为上帝既然是爱的化身,上帝就不可能是一位旧约圣经所描述的,如此严厉的主宰,因为这与爱的原则相违背。因此他主张基督徒不应该接受旧约的教训,而只需单单接受新约里面所讲述的耶稣基督就足够了。为此,他也主张即使是新约圣经,也不能够全盘接受,因为新约圣经有些部分的教导,也与爱的原则不一致。因此马吉安公布了一份他个人认为是正确教导的新约书卷目录。这就是所谓的马吉安正典书卷。他认为只有这些才是上帝的话语,其余的都是虚假的。这种作风让我们看到教会生活里的另一个危机。马吉安说上帝爱我们,这个说法并没有错,但是他却将爱这个课题推到极端的地步,单单看见爱,忘记了这位上帝同时也是一位严厉公义的上帝。上帝的慈爱和祂的公义是可以并存的,不一定互相排斥,可是马吉安却落在这样的错谬里面。这让我们看到,所谓异端在开始时,其教导往往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一旦片面强调某个正确的道理,而忽略其他的,就会逐渐走向极端,出现了偏差,至终成了异端。马吉安就是明显的例子。

马吉安的作法却也带来一个好处。当马吉安否定一部分的新约圣经,认为其教导不正确。他的反对就从反面告诉了我们,当时其他信徒在信仰生活中,所持守的是那些公认的新约正典书卷。当马吉安否定某卷书的正当性,就表示这卷书正是大家所接纳的圣经书卷。所以马吉安正典反而让我们可以确定新约的正典书目。马吉安的极端言论,让我们看到今天教会所拥有的新约二十七卷,在当时已经大致被接纳为新约的正典。异端虽然搅扰教会,带来混乱,却也在上帝的作为下,达成了很有意义的正面结果。

结语

异端加上逼迫,确实让早期教会产生诸般的混乱,同时也带来一些相当严重的问题。其中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第一方面是关于曾经背道者的处理问题。在逼迫中,或是在异端的影响下,难免会有信徒背弃他们的信仰,或者成为异端的一份子。当逼迫过后,或是这些加入了异端的人醒悟过来,如果再度要求加入教会时,教会要如何看待这些人呢?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以逼迫下放弃过信仰的人来说,如果曾经背道的人被教会拒绝再参加聚会,那些尚未信主的人,却得到教会的欢迎,这样对那些曾经是“圈内人”的来说,会否不恰当呢?明显地,在没有逼迫的时代也一定有过不少曾经失败的信徒,这些人后来也往往被教会重新接纳,为什么就只是拒绝曾经背道的信徒呢?如果说应该都予以接纳,那么背道者倘若曾是教会过去的领袖,那又当如何呢?如果重新接纳这些人,他们还能够重新担任领袖吗?问题显然相当复杂。结果背道者的处理问题,为当时教会带来很大的困扰。早期教会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情况,各有不同的作法。这提醒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到底教会的定义是什么?教会的性质是什么,决定了教会能够或不能够接纳什么人加入。当时有一些人认为,教会是一个圣洁的团体,因而坚决反对与这些曾经背道的人,有任何来往,因为背道者是羞辱主的人,是不圣洁的。可是许多其他信徒也曾经在其他行为上羞辱过主的名,这些人是否也要同样被隔离呢?不同的观点引致大家各持己见,教会也不得安宁。大致上,早期教会发觉在这个问题上,不宜采取极端的方式处理。一些教会开放让这些人以信徒的身份回到教会来,不过不再接受他们出任教会的领袖。另一些教会,就坚持不再接纳这样的人。

另外一个影响日后教会生态的,是那些曾经为主殉道的信徒。这些人坚决为主摆上,勇敢地面对异端、面对逼迫,甚至为信仰赔上性命,自然获得众多信徒的景仰与尊敬。因着大家对他们的尊敬,早期教会慢慢兴起了对殉道者的敬佩。这种敬佩的风气,在一些地区演变为对殉道者的敬拜。大家或许会纳闷,为什么殉道者在早期教会里占有一个如此崇高的地位。我们要设身处地来体谅这种趋向,因为能公开为主耶稣基督的缘故舍去性命,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值得信徒敬佩。不过又要小心,这种敬佩不能超越某一个界限,因为我们敬拜的对象,只有上帝一位。任何的人都只不过是人。然而也要小心,上帝往往透过这些值得我们敬佩的人,来激励、帮助、提醒我们,让今天的你我知道,应当如何去活出一个跟随基督的人生。我们不能因为排斥敬拜殉道者的行为,就抹杀、轻视殉道者的不凡榜样。

总的来说,我们一方面应当欣赏这些殉道者的勇气、心志,另一方面却要避免落到极端里去。以上就是早期教会在面对逼迫与异端时的表现。有关这个时期的一些异端与人物,请参看图六。在下一章,我们将继续谈论这个时期的教会生活面貌。

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