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奥古斯丁其人其事
作为早期教会最重要的神学家,奥古斯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教会领袖的呢?奥古斯丁的生平值得我们进一步认识。他的生平可说是早期教会生活形态的一个缩影,具体反映了当时信仰生活的形态,并且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与景况,让后人可以更为了解那个时代。
首先值得我们注意,作为早期教会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教父,奥古斯丁并不是欧洲人。当时教会的中心在欧洲,焦点是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两个城市;杰出的、顶尖级的领袖,照理应该是来自欧洲的信徒。当然,在那个时代的教会中,也不乏许多欧洲的信徒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领袖,对教会作出了诸多的贡献。奥古斯丁却是北非洲人,来自当日罗马帝国中较为偏远的一个省份,与中心地区的意大利隔着辽阔的地中海。因着地理环境,北非洲的教会在许多方面,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形态。正如上一章所介绍的多纳徒派教会,能够独立在北非洲生存,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然而罗马帝国毕竟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北非洲与欧洲,不像我们想象般那么隔阂。奥古斯丁的生平印证了这一点。
母亲的期盼
奥古斯丁出生在今日的阿尔及利亚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家境一般,并不富裕。在孩童时代,奥古斯丁的父母就已经发觉,他在读书方面的表现很好,因此决定让奥古斯丁接受更多的教育。他的父母尽量把他送到在北非洲能够找到的最好学校,盼望他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除了在读书方面家人对他有期望之外,奥古斯丁的母亲对他还有另一方面的期望。奥古斯丁的母亲叫做莫妮卡,是一位非常敬虔爱主的姐妹。莫妮卡盼望她所疼爱的儿子奥古斯丁,有一天能接受耶稣基督,成为跟随上帝、服事上帝的人。奥古斯丁带着父母的这两个期望成长,一个是盼望他学业有成,另一个是成为主所喜悦的人。
步入成年期的奥古斯丁
这两个期望在奥古斯丁早期的生活中,竟然成为对立的事情。因学业的需要,奥古斯丁很小就离开了家,在外面求学。在外生活的那段日子,奥古斯丁接触到许多做坏事、行为败坏的小孩子。虽然母亲经常去探望他,他也经常回家,但毕竟家人长期不在身边,生活难免趋向败坏。结果,奥古斯丁越是在读书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他的道德行为就越是走下坡。看来,奥古斯丁读书越成功,表现得越聪明,就越能运用他的才智,去做一些不光明的事情。其实,奥古斯丁心里也明白不该这样生活,却又无法克服,他从小就体会到人内心的挣扎,是多么的真实。他后来作见证说,小的时候走过卖水果的摊子,偷那里的水果吃,他坦言一方面很享受这种行为,同时内心也受到指责。奥古斯丁可说是从小就明白人性的孩子。
奥古斯丁在年轻学业有成之后,回到他的家乡出任老师,成了一位教书先生。这份工作在当时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他的母亲莫妮卡也有更多机会直接影响他。不难想象,敬虔的母亲也带领这年轻人到教会聚会,不过他却认为牧者们的讲道,毫不吸引,对圣经没什么兴趣,也从不愿意考虑接受他母亲的信仰。这个时期的奥古斯丁,一直没有办法接受教会里面的教导。他觉得传道人所讲解的道理没有什么特别,而且这些牧者在讲解方面的才能,比不上自己。奥古斯丁认为,作为老师,他比那些传道人更加了不起。
在家乡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奥古斯丁发觉如果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能,需要到其他地方去。奥古斯丁就离开他的家乡,去到了北非洲的大城市迦太基。在那里,奥古斯丁的生活更为放荡。一方面城市生活的诱惑、试探更多临到他的身上;同时他又接触到更多在家乡接触不到的生活方式。年轻的奥古斯丁甚至与一位女子同居,而这件事对他母亲的刺激与影响很大。当时奥古斯丁内心的挣扎,并未消失,并且开始反思人生终极意义等等的问题。
更叫母亲莫妮卡难以接受的是,奥古斯丁在寻求人生终极答案的过程中,接触了当时一个异教的教派:摩尼教。摩尼教对人生终极面貌的答案,对已经很有想的奥古斯丁相当吸引,让他能够接受。摩尼教认为这个世界是同时由善、恶两股的力量所掌管。这种思想与早期教会里面流行的诺斯底主义有关。这个思想对奥古斯丁来说,很合口味;原因是奥古斯丁察觉到在他生命中有一股向善的力量,同时又有一股向恶的力量,而这种向恶的力量往往胜过向善的力量,让他时常落在放荡里面。摩尼教的说法,让他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解释自己所处的景况。因着生活上的放荡,奥古斯丁或许比一般人更加体会到人类生命中败坏的一面;摩尼教则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让他满意的终极性答案。可以从中看到,在基督教之外,罗马帝国尚有其他宗教信仰流通。
奥古斯丁正式加入摩尼教之后,他的母亲莫妮卡非常生气,甚至公开说:绝对不能与一个异教徒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因此打算要与奥古斯丁脱离母子关系,将他赶走。莫妮卡这个想法让教会牧者知晓了,牧者给予她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建议。牧者告诉奥古斯丁的母亲说:你不是一直盼望上帝能够改变你的孩子吗?我相信你应该做的,是继续为他祷告;继续的与他生活在一起,你的生命才会有机会去影响儿子的生命。如果将他赶走了,恐怕连仅有影响他的机会都没有了。虽然奥古斯丁现在背叛了上帝,但上帝的心意若要要改变这人,不管难处多大,上帝总会得到你儿子的心。出于对奥古斯丁的爱,莫妮卡接受了这位牧者的建议,容忍了儿子放纵的行为,继续想尽办法去影响她的儿子。这位外貌平凡的北非妇女,接下来便持续不断的为儿子奥古斯丁祷告,祈求上帝改变这孩子。也许是因着母亲的这种反应,奥古斯丁越来越觉得母亲在他眼前出现,是件碍手碍脚的事。他觉得自己应该完全独立,应该有更大的生活自主权。母亲的生活方式与看待问题的观点都与自己不同,因此一直想法子摆脱他的母亲,去追求过自己独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来到意大利的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虽然人在北非的海港城市迦太基,心里却开始向往罗马所在的意大利。终于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察觉到母亲每天晚上都有长时间的祷告。在母亲祷告的这段时间里,奥古斯丁可以偷偷进行许多事情。因此奥古斯丁事先约好了一位船家,选择在母亲进入房间祷告的时候,带着行李,一声不响的不告而别,坐船从北非洲去到了意大利!不妨想象一下,事后莫妮卡这位母亲是多么的伤心。莫妮卡姐妹是一位非常坚强的信徒,并没有因此放弃。她一直牢记着牧师给她的建议,也深信上帝的作为。莫妮卡接下来到处打听奥古斯丁的去向。奥古斯丁在当时的迦太基,已经颇有名气,所以她很快就知道儿子去了意大利的罗马城。这位北非农村女子,竟也收拾行李,乘船来到意大利的罗马城,尽管她并不知道奥古斯丁在哪里居住!
到了罗马的奥古斯丁,仍然继续教导的工作。奥古斯丁的专长是修辞学,所以自行在罗马招收门生讲课,以修辞学教授的身份生活。但是他在罗马的教学工作并不成功,他的回忆录里面甚至告诉我们,那些学生一方面学习态度不佳,而且也不按时缴交学费。奥古斯丁在寻思出路的时候,碰上意大利另一个城市米兰招聘教授,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招聘米兰国立大学的教授。结果奥古斯丁放弃了罗马的私人授课,接受了这个任务,离开罗马,到米兰城担任修辞学教授的工作。莫妮卡来到罗马时,到处打听才知道,儿子奥古斯丁已经离开,去了米兰。这位坚定的母亲又继续从罗马去到米兰,找到了儿子,与他会合。奥古斯丁发觉自己无论到哪里去,母亲竟然都如此坚决地要陪伴在身边,也就只好接受这个安排。
奥古斯丁在米兰的生活,比在罗马成功得多。一方面是他学生的表现让他很满意。米兰人非常欣赏奥古斯丁的教学,他的学生们也非常喜爱他的教导。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官方机构的教授,奥古斯丁有机会接触米兰上层社会人士。此时期的基督教已经成为罗马的国教,奥古斯丁有机会接触到米兰的教会领袖,并受邀参加教会的聚会。
来到基督跟前的奥古斯丁
这个时期的奥古斯丁,发觉过去自己对圣经教导的看法,原来都是偏见。当时带领米兰教会的是一位叫做安波罗修的主教,是早期教会一位相当出色的教父。从安波罗修的讲道中,奥古斯丁认识到圣经,特别是旧约圣经,原来并不是不可理喻的教导,而是充满智慧的书卷。圣经内容也不是先前所认为的那样无聊。安波罗修的讲道更让这位自视颇高的学者折服,不再排斥基督教信仰。
同时,奥古斯丁也有机会接触一些罗马官府中的基督徒。当这些基督徒与他分享到他们悔改归主的见证时,奥古斯丁更是惊讶不已。奥古斯丁一直追求高素质的生活,把满足感建立在学问、讲学、成就上,然而他的内心并不满足。但是眼前的这些基督徒,却能从基督教信仰中得到满足,甚至愿意为基督放弃任何事物,甚至舍弃政府里面的高位,去享受信仰基督所带来的喜乐与满足。
奥古斯丁的心慢慢被圣经的教导吸引。及至后来,奥古斯丁开始反省:为什么自己不能接受耶稣基督?奥古斯丁发觉自己面对着两方面的拦阻。一方面是理性上的问题。事缘奥古斯丁在参与摩尼教活动以来,渐渐察觉到摩尼教的基本教导,并不合理,在逻辑上无法成立。摩尼教认为世界是由善和恶两股力量组成的,这是典型的善恶二元论的宇宙观;但是二元宇宙观其实指向了宇宙并没有一位真正的主宰,而这样的观点乃是矛盾的。宇宙之间只能有一位独一的主宰,才能有效解释万物的来历,因为独一的主宰才是万有的源头。奥古斯丁因而开始接纳一元宇宙的论点,并且从此脱离了摩尼教。
然而,难题来了。如果宇宙只有一位创造万有的主宰,那么罪恶这真实而又丑恶的东西是从何而来的呢?宇宙如果只有上帝一位创造主,岂不是说上帝也创造了罪恶吗?若果真是这样,奥古斯丁就无法接受一位创造罪恶的主宰了。虽然奥古斯丁开始明白,只有上帝才是创造主,但又要如何与罪恶的事实调和一致呢?此问题一直困扰他。直到后来,当奥古斯丁继续在哲学上钻研时,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提供了他一条出路。他意识到罪恶原来不是上帝创造的,罪恶仅是美善的一种缺陷“状态”。上帝的创造是全善的,只是罪进入世界后,在原来的善里面,出现了亏缺的情况,结果呈现出罪恶的面貌。因此呈现于人间的罪恶,乃是人失败的、陷溺的情况,而不是经由上帝原先创造而来的。上帝透过奥古斯丁在哲学上的修养,使他顺利地解决了这个理性上的拦阻。
另一个拦阻奥古斯丁信主的因素是他自己的骄傲与无能。奥古斯丁发觉自己很享受罪中之乐,无力自拔;他一直以来都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也缺乏力量去改变自己,以致不能接受耶稣基督,无法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上帝却向奥古斯丁这位祂要重用的仆人,施予恩典。上帝在一个特殊经历里面,让奥古斯丁从罗马书的话语里面,得到力量。透过“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这段圣经(罗十三13-14),奥古斯丁获得了从天上来的力量,当下向这位天地的主宰屈膝悔改,全然降服在上主的跟前。
悔改之后,奥古斯丁立刻向母亲禀告,与她分享上帝奇妙的恩典作为。那时莫妮卡已经持续为儿子祷告十六年之久!归主之后的奥古斯丁,也立刻思考此后的人生方向。他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上帝的作为,自己既然成了跟随耶稣基督的人,就当将自己的学问、才智,用在服事主的事情上。他已经不再恋栈目前名成利就的生活。同一时间,莫妮卡这位伟大的母亲也觉得,自己的心愿与任务已经完成,希望可以回到非洲的老家去。奥古斯丁乃顺从母亲的意愿,辞掉了修辞学教授的工作,连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陪伴母亲一齐动身回北非去,要在家乡那里,共度修道式的生活,将余生奉献给主。可惜的是,莫妮卡这位不凡的姐妹,却在回非洲的路上因病去世,无法再见到当日离开的家乡。母亲临终前,对奥古斯丁说:唯一叫她牵挂的,是奥古斯丁能否信主的事情,既然现在孩子信了主,做母亲的就可以安心离开这个世界了。莫妮卡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奥古斯丁能够悔改接受主,成为服事主的仆人,上主遂了这位母亲的心愿,让她可以安然离世。奥古斯丁回到家乡之后,一直从事写作、教导,后来出任了希坡城教会的主教,历史上称他为希坡的奥古斯丁。
结语
奥古斯丁的生平,让我们看到在早期教会时期,罗马帝国在交通上所提供的便利,即使一个北非妇人也可以到处自由旅行。我们也看到牧者对信徒的影响力何其巨大。同时也看到,福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有异教的搅扰,也有生活中种种的试探。显然的,不是每个罗马人都自然地成为基督徒。上帝的恩典改变了奥古斯丁的一生,透过他母亲爱心的照顾与忠心的代祷,最终折服了这个人成为祂的门徒。
上帝就是这样透过许许多多像奥古斯丁这样的人,借着他们的生命,使早期教会在不利的因素下,仍然建构起一个坚强的教会。盼望对奥古斯丁生平进一步的了解,能够让我们更加欣赏上帝在教会历史中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