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章 教会生活面貌:罗马崛起
在以往的篇章中,大家读者或许察觉到在早期教会中,罗马城的教会拥有一股特殊的影响力。事实上,罗马城作为首都,在各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教会生活方面,也是如此。罗马的教会甚至比君士坦丁堡的教会,影响力更大。直到今天,信奉耶稣基督的群体中,仍然有一个为数众多的群体,服从罗马教会的领导,就是罗马天主教(其正确名称应该是罗马大公教会),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罗马教会势力抬头
罗马以及罗马教会在早期教会中确实很有影响力,就算之后的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后,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影响力还是无法超越罗马教会。当中涉及几方面的因素。首先,罗马教会本身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甚有名望的教会。她之所以有名望,是因为从使徒时代开始,这教会就一直是“帝国首都的教会”,享有首都的光环。即使是保罗这位使徒,在四处传道过程中,都一直盼望有机会能够到罗马去。保罗在动身往罗马之前,就已经写了罗马书,向罗马教会的人详细讲解救恩的道理。从这个动作中,不难察觉,保罗非常看重罗马这个帝国首都的教会。罗马既然是首都,罗马教会就成为早期教会领袖特别关注的教会。
因着大家的这种关注,也因着后来保罗等人在罗马的事奉,到第二世纪时,罗马教会就发展成为当时帝国中最大的教会。罗马教会不单人数众多,影响范围也非常广泛,尤其是罗马教会的慈惠工作。罗马教会在慈惠方面的出色表现,或许与罗马城身为首都的原因有关。罗马教会一直以慷慨闻名,这里的信徒非常乐意帮助有需要的人。除此以外,罗马教会也与两位著名的人物,就是彼得与保罗这两位使徒联系在一起。据传说,罗马的教会是由使徒彼得所建立的,而彼得乃是当时十二使徒之首。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清楚的文献可以证明,但是这个传说在早期教会中相当流行,大家也没有特别去考据其真确性。早期教会的信徒都这样说,大家也就这样接受了。这教会既然由使徒彼得亲手建立,众人对他就怀有一份尊敬,因为彼得是当日教会的最高领导人。
另一个与罗马相关的人是使徒保罗,因为据说保罗是在罗马城殉道而死的。保罗作为一位杰出的宣教士,到处建立教会,最终舍去了性命,而舍命的地方正是罗马城,因此罗马的教会对当日信徒而言,具有一层特殊意义:这位完全为主摆上的人,最后服事的地方就是这个教会,也看见使徒保罗何等关注这教会。所以信徒因着保罗在罗马殉道的缘故,而对这教会特别关注,特别拥护。这些因素加起来,使罗马教会在使徒时代以及逼迫时代,逐渐享有一种特别的荣誉,并且这份荣誉也持续不断增强。
罗马教会地位持续提升
除此以外,还有另一个对罗马教会有利的条件,与当日处境有关。在西方教会的地区,罗马教会在影响力上面,很少面对来自其他地方教会的竞争。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虽然贵为首都,但是在东罗马帝国其他地方,尚有其他年日已久、甚具地位与影响的教会。因此,君士坦丁堡的教会,在施展对教会的领导时,必须面对这些教会的竞争,当中包括安提阿、以弗所、亚历山大、甚至耶路撒冷等地的教会。这些很久之前就建立起来的教会,在过去一直表现良好,贡献良多,而君士坦丁堡教会除了皇帝都城这一条之外,其他的都无法与这些教会相提并论。因此君士坦丁堡教会的领导,经常需要取得其他地方教会的同意。当然作为首都,君士坦丁堡教会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只是威望与影响力往往无法比拟罗马教会。反观在西方拉丁教会当中,除了罗马城的教会以外,就再没有其他具有威望的教会能够与之竞争。西方教会也就很自然地尊罗马教会为首了。
因着以上的这些因素,罗马教会在西方教会当中的领导地位,日益巩固。到了第四、第五世纪的国教时期,罗马教会的领导地位,又加上了一些神学方面的因素。在神学课题的争议上,早期教会曾召开过几次重要会议,讨论这些神学上的课题。这些会议都是在东方教会地区召开的。当中的原因,固然是因为帝国的行政中心在东方,但也反应出另一个事实,就是东方教会在许多神学问题上,经常出现分歧与不一致的情况。以三一神论来说,尼西亚会议之后,东方教会就一直在尼西亚派与亚流派之间,摇摆不定。但从开始以来,西方教会就在罗马的带领下,一直贯彻尼西亚信经的立场,以之作为整个西方教会的信仰标准。而且在罗马教会的带领下,西方教会对信仰内容、神学课题等从来没有动摇过。典型的例子是罗马教会的洗礼信经。罗马教会在第一世纪末年,已经开始采用今天称为《使徒信经》的文献,作为鉴别受洗者信仰之用,以致这份信仰宣告很早就在西方教会中流通,成为众教会的信仰标准。《使徒信经》准确地总结了圣经的主要教导,其流通也为教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这就解释了西方的教会为何自然地遵从罗马教会作为领袖;而且这种领导地位,因着罗马在信仰上的单纯与坚定,也影响到东方的教会。东方教会如果在一些困扰的问题上飘摇不定时,也会向西方的罗马教会咨询意见。事实上,教会有几次重要的会议能够圆满解决,正是因为采纳了罗马教会的立场。这当然使罗马教会的领导地位日渐高升。
除此,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理由。这个理由与新约圣经的记载有直接关系。耶稣基督曾经说过,祂要把教会建立在彼得这个磐石之上。当然圣经这句话的解释,有好些不同的看法。不过无论如何,耶稣基督的确表明,教会要建立在使徒们的根基上。使徒们的首领既然是彼得,而罗马教会如果真的是彼得所建立,那岂不是暗示耶稣基督是要罗马来带领整个教会吗?这个“彼得为首”的理论在早期教会,逐渐流行起来之后,更多教会就自然地尊罗马教会为首了。虽然“彼得为首”的理论并没有坚定的释经支持,不过,它在早期教会中却相当的流行,结果让罗马教会的地位,日益高涨。
最后一个使罗马教会成为教会领导的原因,与当时政治、社会因素有关。前文提及在西罗马帝国边界上,有一些部落为着粮食,以及生活上的需要,不断入侵西罗马帝国,甚至后来攻陷了罗马城,使第五世纪的西罗马帝国兵荒马乱。在这一片混乱的情况下,罗马教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方来说明这现象。假如某个广泛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大部分的房屋烧毁,许多人无家可归,需要采取一些紧急行动,去帮助大批涌现的灾民。这种救灾行动立刻会面对一个问题:到底应当由谁出面来组织救灾?这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东罗马帝国,答案很简单。中央政府可以下达命令,组织救灾,教会则可以从旁协助、帮忙。东方教会虽然参与救灾,但不会领导救灾。只是同样的情形,若出现在西罗马帝国,就会出现难题!
当时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地方上掌握实权的都是些小王国,根本无法统合起来进行大范围的救灾行动;地方政府即使想去帮助灾民,他们的影响范围也很有限,无法应付大规模的需要。小国与小国之间,又是对立关系,也无从联合一致去救灾。唯一能够担任这个角色的,只有西方拉丁教会了。由于缺少中央政府,只有教会才是当地唯一真正的国际性组织,只有教会才能统合各地,一起救灾。只要罗马教会的领袖出面号召、统筹,就能集合各个地区的力量,一同妥善处理。罗马教会的影响,为何逐渐伸展到西方各个领域,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读者也要注意,当时在西方统治的,大都是入侵罗马帝国的外族人。这些新统治者察觉到,要有效施行管治,必须取得地方上教会的合作。这些统治者也察觉到,教会是一个涵盖整个西方社会的组织,因此不得不对教会采取友善的态度。这些教会人士也仅是非武装份子,对他们的统治并不会构成威胁,因此也乐于和教会合作,以巩固他们的统治。这也间接促成了罗马教会在当时的西方社会中独特的领导地位。
罗马教会在西方拉丁世界里,结果逐渐取得了主导性地位,到了一个地步,甚至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影响力。相对而言,东方教会的社会角色也很显著,但是西方教会的社会角色,却更为显著与重要。这情况大约从第五世纪左右开始,就逐步巩固下来。起初,罗马教会的领导地位,基本上仅是形象上的。信徒觉得她既然是首都的教会,也很爱主,所以就尊敬这教会。到第五世纪,罗马的教会开始扮演领导群雄的角色,发挥着发号施令的功能。其他地方的教会倘若出现纷争,罗马教会就出面仲裁,而对罗马教会的裁决,各地的教会也都听从。
结语
罗马教会的领导地位,到了中古时代,逐渐演变成在拉丁世界里独当一面的局面,结果西方教会渐趋一致,服膺在罗马的带领下。在教会事务的层面,东方教会也出现类似的发展,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教会,也逐渐巩固了在东方教会中的领导地位,压倒了其他东方的竞争对手。结果,西方与东方两个教会间的竞争势头,也日渐加深。在踏入中古时期的时候,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虽然还不至于各走各路,但是互不相让的局面,已然开始成形。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亡,东方的统治权也越来越无法影响到西方地区。而罗马领导下的大公教会,作为独一的、横跨整个西方版图的教会,在没有政治势力制衡下,其地位持续提升。到后来罗马教会甚至在教会事务的处理上,与东方帝国的皇帝对立。东、西方教会的裂痕也因此慢慢加深,至终演变成东西有别的两个教会。就在这情况下,耶稣基督的教会开始步入到中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