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八章 社会与文化的增长

在分析过中古盛期教会内部的生活形态之后,现在来了解中古盛期的社会形态。整个中古时期的特征,是每个人的生活同时受到教会以及政府两方面的管辖。所以我们需要认识中古盛期的社会面貌,方能掌握当时教会的处境与其影响力。

社会面貌

首先来看一下中古的社会。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国家制度的概况。中古时期的社会,大致上是由一大批的王侯,在一种分封的制度下,各自统治着不同的地区。因为这种制度,所以引发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来到中古盛期,这种情况固然维持下来,但同时,一些雏型的国家观念也开始浮现。

例如中初期,欧洲并没有称为法国或德国的国家。在欧洲大陆上只有为数众多的王侯,各自凭着本身的实力,占据各自的地盘。他们能够征服多少城镇,就能够统治多大的地区。后来因着卡罗琳王朝的覆亡,神圣罗马帝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来到中古盛期,欧洲大陆靠近西南方向的地区,逐渐兴起一股庞大的势力。虽然一时很统一,一下子又出现分裂(分封的结果),这个体系的统治者,占据的地盘也越来越大。虽然当时尚未发展出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是人民方面开始认定,彼此都是某个国度的子民。这片土地上乃开始浮现诸如“我们是法国人”的意识。

同一时期,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里,也开始聚居了许多德意志民族的小王侯。这些同属德意志来源的统治者,其地盘也逐步扩大。到了十二、十三世纪,这地区慢慢也出现了“我们是德意志人”的观念。德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是德意志民族的概念,却是在中古盛期萌生的。除了法国与德国之外,在英伦海峡对面的海岛,被称为英格兰的地方,也因其地理关系,逐渐浮现了“我们是英格兰人”的意识。因此到了中古的盛期以及后期,法国、德国与英国的国家意识,慢慢在一般老百姓心里生根。也就是说,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慢慢加入了“国家”观念进来。

文化面貌

中古的前期,因着大大小小的战争,文化方面的发展非常缓慢,甚至出现倒退。兵荒马乱时期的百姓,最基本的关注仅是温饱的问题,以及栖身之所的需要。大家思考的是应该继续种田,还是投奔某位王侯去当兵。大家心目中顾虑的是民生问题。当中古盛期相对较为安定的日子出现,国家或民族的观念慢慢成形,大家乃开始思考有关追寻知识、提升技巧等等的问题。中古盛期文化方面的进展,因而比之前的时代更加发达。

之前的兵荒马乱,阻碍了文化方面的发展。但是这个时期却出现了另外一个发展,就是阿拉伯人的兴起。当时的阿拉伯人擅长经商,很早就察觉欧洲大陆上对一些货品的需要。正好这些货品都是阿拉伯地区能够供应的,因此透过各种途径,将商品带进欧洲。结果促进了欧洲与中东地区的往来;而经商也同时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一些阿拉伯人开始将一些从前从欧洲传到阿拉伯地区的书籍、技术、思想,重新带回欧洲地区。这些源自欧洲的文化内涵,因着战乱而在欧洲失传,如今却再度出现。及后,欧洲发动了十字军东征,使欧洲与中东一带地区出现了更多的往来。这些往来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将原来属于欧洲,却又没落了的希腊哲学,重新从中东地区传回欧洲去。欧洲本来在迈入中世纪时,希腊哲学的发展已经停顿,甚至逐渐消失。现在因着通商以及十字军的缘故,再次于欧洲兴旺起来。希腊哲学中的亚里斯多德哲学,尤为受到欧洲学者的重视,在中古盛期特别流行。重新进到欧洲的希腊哲学,将欧洲的文化影响力再一次发扬光大,希腊文化再度在欧洲复兴。这个复兴在文化层面,对日后的影响相当深远。欧洲文明的发展里,涵盖着诸多希腊文化的因素,当中原因就在这个发展里面。

经院哲学的兴起

在这个改变过程中,欧洲文化方面出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发展,就是称为经院学派(也称为经院哲学)的出现。当希腊哲学逐渐流行之后,欧洲的一些学者开始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真理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这些学者认为所有真理一定都是源于上帝的,因此各方面学问的真理,彼此之间一定是互相关联的。因此这些人企图将各个领域的真理整理出来,并且将这些各种各样的真理,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包罗一切道理的宏大真理体系。这些经院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有识之士、思想缜密、精于推理的学者;且大都是教会修道院培养出来的人才。

因着经院学派的宏大理想,要将所有真理都组织起来,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整理出来,以致大家能够一目了然地认识整个真理的体系,经院学派所要讨论与处理的课题,非常繁杂。出于繁杂的缘故,经院学派的学者们,无可避免的要进行许多精细的讨论,甚至是辩论。对于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些哲学家都会非常用心地去思考。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方说,经院学派会问:真理的最终面貌是如何的?接下来的讨论就会来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例如每天坐在上面的椅子。这些人就会问“椅子到底是什么?”。之所以要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各人每天使用的椅子,在形状、大小、材料方面都不一样。结果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如此不同的物体都可以同样被称为椅子?因此需要解“椅子”这概念到底是什么。一些学者认为:既然都称为椅子,就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个抽象的概念,就是“椅子”这概念。既然如此,大家每天坐在上面的那物件,就只不过是“椅子”这抽象概念的其中一个具体呈现方式而已。因此,这一派的人会坚持一个颇为奇怪的结论:我使用的椅子,与你使用的椅子,其实都不能成为真正的椅子,因为它们只是“椅子”概念的两个具体呈现方式而已。因此终极而言,所有看到的椅子都不是“椅子”,椅子的真理(就是真实的、肯定的事物)说到底,仅有“椅子”这个抽象观念;也只有这个观念才是真实的,其他的实物都不算是真理。

从这样的讨论中,我们会发觉经院学派的人,他们不甘心满足于眼前的现象;他们不断发问探讨,去寻求最终的实体、最终的真理。他们要解决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椅子,“为何都叫做椅子”这问题。一旦他们认定“椅子”这概念,就透过这个概念,将眼前所有椅子(就是事物)组织在一起,构成所谓具有意义的真理系统。经院学派的理想就是透过类似的问题,不断去推论、思考,借此建立一个包罗一切现象与事物的哲学体系。经院哲学也因此成了中古盛期的一个特征。

大学的兴起

当这种学问的追求普及起来,各领域里面的知识就开始累积,也产生了各领域中不同的理论。这个发展结果引来了更多各种学问的讨论。那些一心想要追求学问的人,开始向一些心仪的学者来学习。在这样的气氛下,中古盛期开始出现了“大学”这玩意。

大学的出现,有两种不同的形态。起初的大学只是一个很松散的组织。一些学者发觉需要更多的彼此交流,互相讨论与学习,因此需要住在同一个城镇,方便交流。因此,欧洲大陆出现了好几处学者聚居的地方。在互相探讨学问的同时,开始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学生,也来到这些城镇,向这些学者讨教。结果这些学者聚居的地方,逐渐变成了学校。这就带来了一些“学者们聚居的学习中心”这种大学。著名的巴黎大学就是在此情况下形成的。

另一种大学的形态,源自修道院。之前也提过,中古的学问主要透过修道院来传递。许多中古的学者,其实都是教会的神职人员,或者是教会主教之类的领袖。为着教学上的方便与需要,这些人也会在原来的修道院旁边,或是在教堂里面,开班招收学生。这些大教堂慢慢也变成学者们聚集的地方,后来演变成大学。这是另一种大学的形态。非常出名的圣母院大学,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当时的大学,所学习的内容与今天很不一样。学生如果要向这些学者追求学问功夫,需要到该学院注册登记,选择他们心仪的教授,跟他们学习与讨论。之后,这些学者逐渐订立一些课程的标准内容,以规范所有要求修课的学生,以免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初级学院”的安排,让所有开始修读的学生,打好学问的基础,以便日后继续与学者们研讨学问。这些初级学院因而开始颁发所谓的“学士学位”,作为鉴定学习的准则。初级学院基本上开设三个科目。第一个是“文法”,既然要追求学问,学生最基本的条件,乃是了解文字,熟悉写和讲的技能,方能有效地表达思想。第二个是“修辞”。修辞的意思是当掌握文字的基本文法之后,要如何有效地运用文字,去为某个课题辩护,讲究的是表达方式,能否使人信服、接纳。与修辞相关的第三个科目,在初级学院一定学习的,是“逻辑学”。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讨论方式是否前后一致、是否合理,至关重要。因此,初级学院的课程涵盖了文法、修辞与逻辑这三方面。

初级学院阶段之后,大学也设立了中级学院,颁发“硕士学位”。中级课程包括四方面,进一步为学习打造基础。这四个科目包括“天文学” (这是当时一门相当奥妙的学问,但是天体的运行显然有某些规律,因此需要研究与探讨);其次是“数学”(这里面肯定有某些固定的的法则,也能够训练一个人的思维);第三个是“几何学”(几何学不单只是对一些图形的了解,而且也是对推理的进一步操练);最后一个学科是“音乐”(这学科一方面有它自己的法则,另一方面也有它的优美,如何结合法则与优美,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如果完成以上课程,对于求学者来说,就拥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还要进一步求学,就需要进到大学的高级学院。在高级学院里面,学生只能专攻其中一个科目,完成的人将获颁授博士学位。当时大学只提供三个学科的博士课程,就是医学、法律和神学,这些都是应对当日社会所需要的专门领域。

大学兴起之后,逐渐受到当日王侯们的关注。作为统治者,大学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国家与社会大众的需要,对民生与国家荣誉都至为重要。面对许多课题,王侯们也需要请教大学里面的学者;那些专攻法律,专攻神学、专攻医学的学者们,对王侯的治理,显然非常重要,经由大学训练出来的学生,可以协助王侯处理政务,排解纠纷等等。因此王侯们也乐意支持大学的发展。大学也确实为当时的宫廷,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当时的百姓也意识到,如果想要儿女出人头地,最好的方式是将他们送进大学。比方说,如果他们能够在大学读完法律,就有机会在宫廷中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物。大学的兴起,因而逐渐改变了中古时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结语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古教会的生活形态,不像一些人所描绘的那般黑暗。特别在中古盛期,文化的发展也为现代文明奠下了重要的基础。从大学高级学院所开设的科目来看,更可以看到信仰生活在中古所占据的位置。大学的三项博士课程里,包括了神学在内,与法律及医学平起平坐。可见信仰在中古生活中,地位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