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挣扎中的教会:逼迫

前面一直在介绍的,是早期教会开始时的使徒时代的情况。使徒时代的教会是处在创建的时期。当时使徒以及他们的继任人勇敢地四处为基督作见证。一直到大约公元150年左右,教会都在稳定发展中,在罗马帝国逐渐扩展、建立起来。虽然教会面对着犹太教的困扰,也有希罗文化所带来的问题,然而教会在这个阶段大致上仍是稳定的,与接下来的日子相比,所面对的冲击也不算是很大。

只是公元150年之后,教会在发展上,开始踏入第二个阶段,来到一段挣扎的时期。在挣扎时期里面,教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考验。教会在此时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却遭遇到内外交困的诸般挑战,在挑战中一再经历许多挣扎。这些挣扎来自两个方面:源自教会外面的逼迫,与源自内部,一再出现的异端信仰(请参看图五)。

图五

我们先来了解源自外面的逼迫。教会在发展的初期,其实就已经面对着反对,逼迫从第一天开始就已经存在。使徒行传的记载已经让我们看到这些反对与逼迫。只是使徒时代的逼迫,相对来说仍然是不多的,影响的范围也并不严重。比方说,使徒保罗即使在某个地方遇到反对,只要他离开那个地方,问题也就大致上缓和下来。而现在所说的这些逼迫,却是广泛地区性的,甚至是全国性的;而且也不是一时的,是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迫害。这些逼迫断断续续的延续了大约一百五十年之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越来越严重的逼迫?是什么因素导致教会落入全国性的逼迫?

起因

大规模的逼迫,起因有好几方面。教会起初遭遇的迫害,仅是地区性的小规模反对,如使徒行传所记载的。保罗在布道行程中去到任何地方传福音,都会透过会堂来领人归主,会堂里面其他犹太教的人士当然不高兴,纷争就会出现。当时甚至有一些犹太教的领袖把保罗告到当地的官府去。例如在腓利比的地区,保罗与西拉就是这样被下在监牢里的。这些纷争与动乱可以说是“逼迫的种子”。

首先,当福音继续传播,越来越多人信耶稣时,各地的反对力量就逐渐互相结合在一起,以便推动一些较大规模,影响范围比较广的反对活动。不难察觉,反对保罗的人当中,有一些是比较富有、在地区上具有影响力的人。这些人也比较容易推动地区性的,甚至是全国性的反对活动。如果单单只是这些犹太人的反对,问题还不至于很严重。

第二方面的原因,与当日罗马帝国的处境有关。当这方面的因素碰上信徒的温和、纯良的本性,结果引致信徒逐步成了被迫害的对象。罗马帝国的政权在福音扩展的时期,在进入第二世纪时,逐渐走下坡。帝国里各个地区的动乱越来越频密,也越来越厉害,就连帝国边界上的不安与混乱也越来越严重。在欧洲北部的一些部落,因着天灾、饥荒,都希望能够进入到比较稳定、有充足粮食供应的地区生活。而他们看准了罗马帝国的丰富,所以都一再的攻进罗马帝国的边界地区,为的是解决粮食的不足。以上这些地区性的动乱,消耗了罗马帝国相当多的资源。

罗马帝国走下坡时,统治者们(各地的省长,乃至中央的皇帝)往往想要找个借口来推搪责任。古往今来,统治者在统治不顺畅时,都喜欢将矛头从自己的无能,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以图推卸责任。如果要找代罪羔羊,显然不能找那些凶猛的人,否则很可能会被反咬一口,得不偿失。就在这个阶段,信奉耶稣基督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基本上都颇为温顺,讲究的是成为和平之子,强调的是在苦难中坚忍。结果,羔羊般的基督徒就成了最理想的代罪对象。

基督徒深信即使在不公义的处境下,仍要忍耐;也往往不为自己伸冤出头,宁愿由上帝为他们伸张正义等等。加上基督徒的行为虽然端正,但其信仰内容却也与众不同,结果成了别人诿过的最佳选择。因此开始有一些统治者认为,帝国之所以走下坡,就是因为基督徒人数越来越多,因为在教会扩展的同时,帝国的情况正好每况愈下。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帝国昔日的辉煌也越来越褪色,统治者们就将矛头指向了基督徒。

典型的一个例子,是皇帝尼禄在位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尼禄是罗马帝国里一位非常残暴的君王。有一次碰上罗马城大火,使京城损失惨重。失火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传说,有些人甚至认为,是尼禄皇帝自己点的火。不论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场大火过后,尼禄皇帝却声称是基督徒放的火。大火焚城的责任竟然推到基督徒的身上,而他们又不是社会中具有什么影响力的一群,基督徒也就无法为自己申辩。既然焚城的责任在于基督徒,他们就当为此负责。结果因着这场无妄之灾,当时就爆发了一次相当严厉的逼迫。这件事其实发生在较早的时期,却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代罪羔羊的典型例子。后来的统治者就有例可循地,将自己的过失算在教会的身上。

另一个相关的因素是当罗马帝国走下坡时,许多罗马的君王都看出来,除非罗马人对国家有更深刻的忠诚,不然走下坡的趋势很难扭转。他们都希望能够提升国民对国家的委身,盼望借此培养誓死不二的爱国忠贞情怀,挽救国家的命运。这种对国家效忠的思想,在本质上其实与基督徒信仰是没有抵触、没有冲突的。但是问题却出现在表达效忠的方式上面。任何一个基督徒都不会反对向自己的国家效忠。信徒都应该热爱国家,为国家付上时间、心血等等。可是基督徒却同时清楚地表明,在效忠国家的同时,上帝仍然是他们最崇高的效忠对象。事实上,对国家效忠与对上帝的效忠,两者并没有冲突。可是在一些统治者看来,当基督徒说他们愿意为国家出力,同时却又说上帝才是他们最高的效忠对象时,就认定基督徒不愿意彻底的向国家效忠。

与此同时,帝国与外敌在交战中一再失利,结果开始有皇帝把责任推到基督徒的身上,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走下坡,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动乱一年比一年多,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百姓信奉耶稣基督,引致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淡薄。他们认为罗马帝国的命运将会因此而毁在基督徒的手中。当这种观点逐渐传递到老百姓思想中,碰上当时的统治者提出压制基督徒、甚至是要铲除基督教的政策,一般民众就给予相当大的支持。那些大规模的逼迫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的。

罗马帝国的皇帝都非常在意百姓对他们的看法。如何能够提升百姓对自己的尊敬与畏惧,也就成了在位皇帝们不得不碰的课题。正如许多民族都奉行某种的宗教生活那样,罗马人也都大致上信奉神明的存在。因此,为挽救帝国,也为提升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开始有在位的皇帝,公开宣称自己乃是神明的化身,并且在国民的生活层面中,落实这个宣称,要求百姓公开的向皇帝的塑像下拜,借此来抬高自己的超然地位。这样的要求,或许会有助于巩固皇帝的统治,不过却与基督徒的信仰起了正面的冲突。耶稣基督在旷野受试探时,清楚的表明只能够敬拜一位上帝,而不能向任何其他的下拜。在基督徒的认知里,对国家效忠可以,可是向皇帝的塑像下拜,把他看成一位神明,是万万不可的事情。因为基督徒的这种态度,许多统治者开始对教会很不友善。他们认定基督徒都是一些故意反对帝国的人。这些统治者担心,如果基督徒这种想法被广泛接受的话,会损害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严。在这种纠结下,結果有好几位皇帝掀起了大规模的、涵盖整个帝国的迫害基督教运动,企图彻底地从帝国中铲除基督教。

以上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到第二世纪中叶左右,基督教来到一个非常不利的处境。一方面他们人数越来越多,教会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同时他们所面对从政府而来的压力也越来越明显。当统治者、皇帝决意打击基督教的时候,逼迫的风暴就广泛地临到了早期教会。

经过

从第二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很多地区都爆发了逼迫基督徒的活动。到第三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的中央政府甚至下命令,彻底从帝国铲除基督教。统治者认为,基督教对帝国是一种危害,是影响帝国、使帝国走下坡的主要原因。为此罗马中央政府发出命令,要动用帝国的资源去消灭基督教。这些逼迫教会的政令,一再的打击着基督教。一些皇帝甚至以铲除基督教作为施政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今天不难想象,教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所遭遇的逼迫是何等的严厉。

当时,许多人一旦被告发为耶稣的门徒后,将会被逮捕及坐牢。一些基督徒的领袖甚至被处决。这些严厉的手段,无非要达到杀一做百的效果,迫使信徒放弃信仰之余,也警告其他人不得信奉耶稣基督。许多信徒的财产被政府充公没收,理由仅是信耶稣而已。只是许多基督徒宁愿坐牢也不放弃信仰,继续他们的信仰生活。官府眼见这些手段无法达致他们所期待的果效,乃变本加厉,使用更为残暴的刑罚来对待基督徒。这一系列的逼迫,乃从第二世纪末年,一直持续到第四世纪初年。

结果

很难想象,在这么长的岁月里,教会竟然遭遇如此严厉的逼迫。我们真要感谢主,因为教会竟然能够勇敢的在这般的逼迫里站立得住,不单站立得住,甚至继续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指出,教会从第一天就面对逼迫,可是从来没有任何一次的逼迫,能够使教会软化下来,逼迫往往使教会更加坚定。这正是在早期教会挣扎时期所面对的情形。

不过我们也不要片面地认为逼迫只会叫教会变得更加坚强。事实上,逼迫也在一些地区给教会带来破坏;也有相当多的人忍受不了这些试炼,放弃了信仰;许多地区的逼迫严重到一个地步,教会的生命、福音的传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教会还是成功的胜过了这些逼迫,赢取了当代人的敬佩。逼迫一直持续到第四世纪初的前十年才突然之间停止下来。逼迫突然停止的原因,我们稍后再陈述。

在此不妨检讨一下教会在面对逼迫时的态度。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主耶稣基督既然在肉身上受苦,每一个跟随祂的人,就应当以受苦作为一种兵器,要以这样的心志去面对,过我们的信仰生活。不错,逼迫使教会遭遇一些的难处,可是逼迫却明显使教会在经历试炼之后,更加圣洁。

早期教会的大逼迫使教会内部更加坚定。那些抱着不良动机,或者是信心不坚定的人,很多都在面临迫的时候倒下去。然而大多数的人还是坚定地站立得住,并且因着逼迫的熬炼,成为更加坚强的信徒。我们今天面对一些反对的时候,是否能有同样的把握,成为一个更加坚定为主的人呢?

另外一方面,早期教会的门徒经历逼迫仍持守信仰的表现,赢得了当代人的敬佩。我们不妨也问自己,面对逼迫的时候,能否有同样的把握,在非信徒当中赢取他们的尊敬?教会之所以能够在早期教会的阶段,在中央政府的力量作为后盾的逼迫底下,仍然继续扩展,其中一个因素,正是他们面对逼迫的态度。那个世代的信徒赢取了身边人的敬佩,因为这些尚未信主的人都想了解,是什么因素与力量,使到教会能够熬过这般的迫害?也因此被吸引去认识耶稣基督的福音。他们作为旁观者,也同样的见证了福音的大能。基督教的信仰也因此进一步扩散开去。

求主也同样帮助今天面对逼迫的教会。逼迫的形式,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很不一样。我们需要同样怀抱早期信徒的这种心志,为耶稣基督、为福音的缘故而坚定站立。圣经甚至吩咐我们,原来我们为福音受苦乃是命定的,上帝的旨意就是要我们为真理付上代价。早期教会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教会在逼迫里表现出美好的见证。然而,在这之外,教会还需要面对另外一方面的困扰,就是异端的搅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