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基督教正统信仰
当宗教改革获得法理上的承认后,教会开始踏入另一个阶段。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源自德国、瑞士、英国等地的基督教,在宗教容忍的气氛中持续成长,蓬勃发展,直到今日。虽然许多地区的教会仍然继续效忠罗马教廷,改教衍生的基督教会却在欧洲许多地区,逐步稳固地建立,从此进入近代时期(请参看图廿一)。
1648年之后的年代,也是欧洲社会完全摆脱中古时期的形态,踏入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在社会现代化的同时,近代教会从1648开始,在许多地区以不同形态与面貌扩展,可谓五花八门、错综复杂。要了解这时期的教会面貌,不妨从改教后教会的三条主要路线,来了解当中的一些主要特征。至于哪些才算是主要特征,当然见仁见智,因人而异。从作者的观点角度来说,倒是认为其中的七项特征,值得认识与掌握(请参看图廿二)。下文将会逐一介绍这些特征。
这些不同路线发展下来,塑造了今天基督教的面貌。至于这些不同路线在近代教会中的发展,大家从图廿三中,即可见一斑。
第一条改教之后的路线所关心的,是教会的“正统教义”。在宗教改革时期,教会基本上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各种宗教与政治压力下,教会不得不思考:要如何面对当前的处境,怎样才能够找到生存的空间?去到1648年之后,教会获得所有人接纳,存亡的问题解决了。教会发觉需要进一步界定教会的信仰立场。基督教与罗马天主教的信仰内容为何不能够一致?彼此之间的分别是么?这些关注与探讨演变下来,引发基督教出现了“正统信仰”这个概念。基督教正统信仰大体上有两个不同的取向。宗教改革运动,主要在两个地区开展,一个是德国的马丁路德所领导的改教;另一个是在瑞士,由日内瓦的加尔文所带领的改教。当近代教会开始确定自己的正统信仰时,也同样地出现这两个正统体系,一个是源自德国的信义宗正统信仰,另一个是源自瑞士的改革宗正统信仰。
信义宗的正统
在德国,马丁路德建立起来的教会体系,就是今天称为信义宗的教会。所谓“宗”指的是整个源自某个体系的教会大家庭,源自德国的教会就称为信义宗。位处个别地区的信义宗教会,当中也有称为信义会的教会,也有采用其他名称如路德会等等,都是信义宗大家族的成员。信义宗教会之所以会出现正统信仰思维,是因为改教开始时期,德国改教领袖之间出现不同见解造成的。事缘路德去世之后,继任领导德国改教的领袖们,开始对个别教义呈现分歧。在大原则上,如因信称义等道理,各人观点完全一致,但来到其他教义,如好行为在信仰生活中的地位等课题,各人见解却不尽相同,甚至引起争论。要得上帝的恩惠,必须憑着信心来接受耶稣基督。那么这些因信而被称义的人,接下来应该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呢?在教会生活中,大家对信徒的生活言行,有高的期望,因为圣洁的表现也是圣经的重要教导。然而缺少圣洁生活表现,是否就表明这人不是真正的信徒呢?面对这类问题,不同的人提出不同主张,争论由此而起。
类似的问题在德国及邻近改教地区蔓延开来,引起了许多讨论。这些讨论发展到后来,终于让各方达致共同接受的结论。为了界定这些结论,德国教会仿效历代以来的做法,以信条(或称为信经)的方式加以陈明,作为这些信仰课题的标准立场。关于信仰取向的争论也逐渐平息下来。到了1580年,信义宗教会(就是德国的福音教会)将这些改教时期拟定的信条,连同早期教会传下来的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及亚他那修信经,共十三份信条集合一起,成为一本称为《协同书》的文献。从此这本《协同书》为德国信义宗教会详尽的界定了其信仰的正统规范。许多信义宗教会都以《协同书》内容作为信仰准则与规范。另一些信义宗教会即使并不完全同意《协同书》所有内容,也会认定其中一部分为准则,例如之前提及的《奥斯堡信条》就是绝大多数信义宗体系成员所共同持守的。这就是信义宗教会的正统信仰的来历。
改革宗的正统
借着公布信条的方式,来界定信仰内容,在整个宗教改革时期相当普遍,大大小小出现过的信条多达两百多。不难想象,类似德国教会的信条,也出现在源自瑞士地区的改革宗教会。瑞士教会为自己的需要拟定过一些信条,当中称为《第二瑞士信条》最为广泛流传,另一份类似流通的是《海德堡要理问答》。德国的信义宗教会,在1555年已经在帝国里取得了认可,但是瑞士地区的改革宗教会,到了改教后期,仍然面对颇大的压力,到了三十年战争结束,才总算取得了合法地位。故此改革宗的信仰正统,要到稍后才确立下来。
瑞士的改革宗教会,大体上认可日内瓦的加尔文作为领袖。加尔文在世期间,透过其丰富的著述,阐释了教会当有的信仰,为教会的信仰奠定了基础,也使这个体系的教会,在信仰上达成一致。然而,当加尔文于1564年去世后,情况出现变化。对立的双方虽然都一致拥护加尔文,但对他所倡导的教义,在诠释上却出现了不同的理解。结果改革宗教会也出现了类似德国那样的争议。加尔文在日内瓦城的继任人比撒,认为自己对加尔文的理解才是正确的,故此以加尔文派自居;而另一派的人,以亚米纽斯作代表,则提出相反的观点,结果爆发了加尔文派与亚米纽斯派之间的争论。双方在1618年,于荷兰的多特城举行神学会议。这场多特会议最终决定采取比撒的加尔文派立场,排拒了亚米纽斯派。加尔文主义结果成了改革宗的主流。这是最早的改革宗正统立场的剧烈争议。及后,改革宗教会持续发展,添加了源自英国的《威敏斯特信条》以及《威敏斯特要理问答》(内含大小两份)。这些信条逐渐在改革宗教会中流通,构成了改革宗的正统信仰标准与规范。
从正统思维到宗派出现
这些正统思维成功地界定了各个地区的教会信仰取向;它们涵盖的范围,也从教义逐渐延伸到教会的体制。即使在同一个地区或国家,当中教会的形态也不尽相同。日子久了,在各自的教会里面,难免又再衍生出不同的派别。造成这些派别的原因不一。有一些是出于对某项教义的不同立场,另一些则是地区文化差异造成的分歧。这些派别倘若能够彼此容忍,互相接纳,教会还不至于出现纷争;一旦派别与派别之间各不相让,教会当中就会出现不同的发展,各自强调自己的重点。这些发展引致各个派别至终另立门户,逐渐形成了今天基督教会里面的各个宗派。
例如在信义宗里面,不同派系对教义的立场差异不大,但是对教会体制的观点却明显不同。一些教会认为应该仿效从前的体制,设立地区的主教(或称为会督);另一些则认为应该废除主教,选立带有固定任期的牧师。有些教会与政府间的关系密切,另一些则认为教会与政府应该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发展到今天,信义宗教会内部出现相当多的派别。即使在德国也有所谓国教的国家教会,与标榜独立的自由教会。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改革宗教会里面。源自日内瓦的城市教会,移植到苏格兰之后发展成整个国家的教会,衍生出长老会的体制。受到加尔文影响的荷兰教会则继续维持着改革宗教会的名称。虽然两者都在教会中设立长老,其职权也都大同小异;但是不同体制中的长老与牧者之间的关系,则有着不同的发展。他们跟德国的信义宗教会一样,在信仰上基本相同,在细节上却有差异。当年多特会议上接纳的加尔文主义(注意这不是加尔文自己发表的,而是他的继任人的观点),在其他改革宗圈子中就未必同样认可。
英国的情形,更为复杂。从改教开始,英国教会就是因为王室的意愿,脱离罗马进行改革的,因此英国教会(即今天的圣公会)保留了很多原先罗马教会的体制与作风。然而,在欧陆的改革风潮带动下,许多英国信徒对国教体制下的英国教会甚为不满。分离运动由此产生,并且越演越烈。这些分离分子在英国本土遭遇打压,许多人不得不远走他乡,到欧陆上发展。后来这些人在情势许可下,回到英国建立圣公会以外的其他教会,其发展也颇为可观,成了后来的宗派教会。今天的浸信会(或称浸信宗)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另一个称为弟兄会的教会,也同样是在抗拒圣公会体制下诞生的宗派。
欧洲教会的信徒后来陆续移民到美洲大陆。基督教各个宗派的教会,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找到了发展的空间。结果各个宗派逐渐浮现了欧陆与美洲两种形态。移民美洲的教会,又因同样的原因(地域上或教义上的差异),进一步衍生出更多的宗派。这就是今天教会生态的历史渊源。
宗派正常吗?可取吗?
我们今天当如何看待这些宗派?答案恐怕见仁见智。然而从历史来看,宗派的出现似乎无从避免。除了清晰的主要教导外,圣经许多地方往往具备多样化领受的可能性。加上地域与文化上的差异,出现不同取向的情形,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只要在基本信仰上一致,其余的课题,大可作为互补或彼此间的参考,也未尝不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下来,出现差异,本来就无可厚非,也不必大惊小怪。真理本身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彼此参照往往可以更好掌握真理的多面性。况且,在尊重圣经权威的前提下,出现差异的的各方,基本的信仰仍然是相当一致的。
以圣经本身为例,使徒保罗在罗马书谈及的因信称义,在使徒约翰的书卷中就没有出现过同样的论述;倒过来,使徒约翰强烈地宣称神是爱,在保罗的论述中却没有出现过。这不是说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而是两者在真理的理解上,乃是互补的;保罗加上约翰,再加上其他作者的论述,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基督教信仰。在某个程度而言,不同宗派也是这个样子,不见得有什么不正常。只要能够互相尊重,彼此接纳,不同宗派的优点互相补充自身的不足,也未尝不是好事。况且,硬要将所有教会都固定在同一个单一的框架中,也不见得是理智与恰当的安排。
倒是今天教会应该当心一个危机。历史告诉我们,在宗派出现的初期阶段,分离运动曾经引致宗派之间呈现互不往来的局面,一再带来负面的伤害,甚至出现彼此攻击的情形。结果一些宗派走向“唯我独尊”的极端,至为可惜。我们必须分辨:“宗派”与”宗派主义”不能混为一谈。“宗派”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宗派主义”却绝不可取。前者是历史与环境因素造成的,往往无可避免,而各个宗派之间依然应该维持一定程度的往来与合作;后者“宗派主义”却出于自以为是,是独善其身的恶果,也是导致教会彼此攻击的元凶。世上没有一个人、一派人可以垄断一切真理,认为真理只在自己这边,将所有其他人都看成是错误的。
结语
正统信仰的出现,经过大约五百年的演变,终于形成了今天众多的基督教宗派。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宗派教会都会采取彼此合作的态度,一起携手服事这个时代。在同一地区的教会,更会透过某种联合性的组织,彼此配搭,一同推展一些事工,这是可喜可贺的现象。至于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些主要宗派,大家可以参看图廿四所列出的相关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