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暂息太湖之滨

一九八八年国家改革开放以后,苏州郊区东山的农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在太湖边的一座山头上开辟了一片墓地,定名为“东山华侨公墓”,并去上海兜售穴位,很多花店都有他们的广告。

王太太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托人去问,并且买了四个穴位。王太太当时的意思是,谁有需要谁就先用。可是等了好久,也没有人用,这件事就搁下来了。

一九八九年岁暮,王太太的侄女刘小玉姊妹去上海,在王先生家住了二十多天。王太太告诉小玉,说她两年前在苏州东山买了四个穴位,一直搁在那里,没有人用。随后又说:“想想我们(王先生夫妇)和你父母是同一天结的婚,以后我们四个人…….”底下就不说下去了,因为王太太一生为人,从来不喜欢勉强人家作什么,而是只流露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去作决定。可她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希望他们四人将来同葬一地。

一九九一年,王先生逝世,谁也没提这件事。但到翌年王太太去世后,近亲们就谈起二老骨灰安葬的问题,这时小玉才想起姑姑那年对她所说的话,大家都同意按照王太太的意思办理。

一九九四年春,天铎与京、津、沪、宁等地诸亲友商议,准备订期为二老骨灰安葬。一来可以不必把骨灰老放在殡仪馆或家中,二来有个墓地,国内外敬爱王先生的人还可以前往凭吊。大家听了都以为美,就决定尽快办成这事,了却老人生前的这一心愿。天铎乃拟好碑文,请王笃恩弟兄书写,然后交匠人去刻。碑文如下:

一九零零年七月廿五日生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八日安息

王 明 道

刘 景 文

一九零九年三月廿九日生

一九九二年四月十八日安息

子 王天铎

媳 殷蔚芷

六月三十日,王先生儿媳蔚芷等去墓地观看,并接洽刻碑的事,最后决定十月初旬安葬。

十月九日(星期日)一早,王先生夫妇的至近亲友约三十人,分乘两部租好的小面包车去墓地。途中因多处修路,走了近四个小时才到。值得特别感恩的是,出发后天下起雨来,但到了墓地,雨就停了,是以安葬仪式得以顺利完成。

王先生夫妇的墓前安放着一个花篮,是北京基督徒会堂弟兄姊妹们献的,用以表达他们对已经安息的两位老人的怀念和敬意。花篮的挽带上这样写着:

“叔叔婶婶安息主怀

北京基督徒会堂众肢体敬献”

虽然二老已经不在人间,基督徒会堂也早已被关闭,然而他们所传神的道是常存的,工作的果效也永不止息: 无数向主忠心的年轻一代已经被兴起来,他们继承老一辈的遗志,把反对不信派这场属灵的争战继续进行下去。王先生夫妇诚然安息了,但那是暂息。有一天,当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他们都要复活,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并且听见主的声音说:“好! 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安葬仪式由章冠英弟兄作主席。唱诗祷告后,由远道去沪参加葬仪的王长新弟兄证道,甄品道先生介绍王先生生平事迹,整个安葬过程历时约一小时。

东山在苏州市西南方大约四十公里处,从火车站或苏州城内乘公共汽车,一小时即可到达。东山汽车站距墓地尚有一段路程,可租用小汽车或搭乘载人的机器脚踏车,一路盘旋而上,直达山顶。到了那里,就看见有两三间简陋的房屋,是“东山华侨公墓”办事处建的,为送葬者或扫墓者休憩之用。从这里下坡,一直往偏左方向走去,路面崎岖不平,但仅三、五分钟,即可到达王先生夫妇的墓前。墓碑面向太湖,风景优美,晴天凭碑远眺,湖光山色,相映成辉,令人心旷神怡。

安息吧,王明道先生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