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使徒

「我觉得我应该隐藏起来,远避人世,过一段隐居的生活;然后再突然地出来做我的工,之后再离开人羣!」

这些话是「竭诚为主」(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一书及另卅余本畅销书的作者奥斯华·程伯斯(Oswald Chambers) 所说的。由他已出版书籍的记录来看,他的话均含有极高的预言性,要感谢这些著作使得神点燃的火焰仍继续燃烧。

当你回顾程伯斯的生活时,你就会了解为什么他的朋友有一次 介绍他是「偶然的使徒」。就像耶稣在约翰福音三章八节中提到的风一样,程伯斯的来与去都是不易捉摸的;然而神对他的生命却有特定的计划,也为神大大的重用。对凡事按部就班的基督徒而言,他是一个好的提醒者,因为神有时要绕过我们的记事本与按目标的管理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造成一次——甚至是意外的——惊喜! 程伯斯于一八七四年七月廿四日出生于苏格兰的亞伯汀 (Aberdeen,Scotland)。他的父母接受过司布眞(Charles Spurgeon)的洗礼:后来,司布眞又按立其父担任浸信会的牧职。当这个家庭居住在伦敦时,十几岁的程伯斯就已经将他的心奉献给基督了。 :

有一次,这对父子在司布眞主持的聚会散会后步行回家;在途 中,程伯斯对他父亲说:「如果机会来到,我就会将自己献给基督。」他的父亲回答他说:「孩子,此时此刻就可以为主献身了呀!」于是在路途中,程伯斯信靠了基督,并重生得救。在接受布里斯柯牧师(Rev.J .T. Briscoe)的洗礼后,他就成为伦敦里艾巷浸信会(Rye Lane Baptist Church in London)的会友了。

有极高艺术天赋的程伯斯在一八九二年进入了一所艺术学校就 读;三年后,他又赴爱丁堡继续深造。一八九六年,他淸楚神呼召他去传扬眞道;于是翌年,他就进入苏格兰的邓农训练学院(The Dunoon Training College)。他不仅在学校中成绩优异,而且毕业后还留校担任敎职。他对哲学与心理学有极浓厚的兴趣,故一直敎导着这些课程。

一九〇一年十一月,程伯斯对主有一次很深的灵交经验,整个人生因此有极大的改变。他称这次灵交经历为「圣灵的洗」;我较喜欢把这词用来指信徒悔改时的经验(参林前十二 13)。这种特别被圣灵所充满的情况,使他对基督徒的生命及他所敎导的课程内容有新的洞见。在他传讲神的话时,始终都表现了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素养。

一九〇五年他离开了学校,在英国、美国及日本展开旅行布道。后来,他在东京的「东方宣敎差会圣经学校」(The Oriental Missionary Society Bible School)担任敎职,然后他又成为李德·哈里斯(Reader Harris)所建立的「祈祷同盟」(The League of Prayer)的宣敎士。一九一〇年五月廿五日,他和吉儿鲁廸·何贝丝(Gertrude Hobbs)女士结婚;何贝丝女士是一位虔诚的妇女,也是一位速记专家。在未来的岁月中,婚姻生活对程伯斯有极大的意义。

程伯斯开始觉得美国应该有一所圣经学校,这所学院不仅要为 学生提供圣经敎育与实际训练,而且也要强调并说明他们认识及体 验自己的基督徒生命。在一些朋友的协助下,他在克拉普汉建立了一所圣经训练学校。这所学院的敎学方式是以信心与祈祷为基础。 当他的朋友要为学院奉献金钱时,被他拒绝了,他解释说:「如果你奉献了钱,它可能会走得太快,以致超过神所原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他惑到神有意引导他去担任军中牧师;一九一五年十月九日他与军队航向埃及的撒顿(Zeitoun); 此后,他一直在该地传道,直到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蒙主恩召时为止。他原先只是罹患了盲肠炎,却不幸引起腹膜炎,而他自己并不知道,致失去了医疗的机会。

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何贝丝(人们称她为「比廸」Biddy) 及他的女儿凯丝伦(Kathleen)接替他的工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廸住在撒顿的家中,并在那里传了一年的道。后来,她带着女儿回返英格兰。在程伯斯传道的几年中,他太太比廸皆以速记记下他的证道内容;在很多朋友的请求下,比廸开始整理她的证道速记,编辑成册,并予以出版。实际上,程伯斯从来没有写过一本书,虽然书上的作者姓名都是他。他传讲的毎句话都经他太太速记保留,后来他女儿也担任速记工作;她们将记录编辑成册,并一本一本地交给出版社发行。我们非常感谢神使程伯斯娶到这么一位速记专家为妻!

程伯斯所有的书中,最著名的一部是:「谒诚为主」(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这是一本毎天灵修都要使用的书, 但不是毎位基督徒都能立刻了解其内容的。我回想在许多年前曾对一位成熟的基督徒说过,我没有从那本书里得到任何东西。她建议:「暂时将那本书放在一边,那不是一本光读就可了解的书,而是一本灵命成熟后才读得懂的书。」她说得对,问题不在于这本书的复杂性,而是读者的灵性尙未成熟,故无法了解书中所启示的奥秘。在以后的年日里,我已能日渐了解书中的启示与意义,而且我从这本书书中得到的益处也与日倶增。

人们读很多灵修书都只读了一次就了事,因为他们不能静下心 来体会其中的很多基本眞理,进而使自己的思维扩展到更多的眞理 上。一本好书就像一粒种子:它会长大,结成果实,而果实中又含有可长成更多果实的种子。它不是一幅挂在墙壁上的画,而是一扇能使我们视野更为开阔的窗子。

毎当我读「竭诚为主」这本书上的每一页,就被提醒已遗忘了的敎训;或是我会明白过去困惑不解,而现在却都豁然开朗的新启示。那是一本可使我们灵命与日倶增的独特好书。

程伯斯所有的著作都具有其价値。我必须承认,自己有点厌烦其著作中的押头韵,因为其中的某些头韵似乎有点勉强;但我多阅读之后就习惯了,而不再干扰我。我尤其欣赏他所撰亚伯拉罕: 「不知去向何处」(Not Knowing Whither)那本书,以及「罪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Sin)一书,也带领我们对罪有更深的了解。程伯斯就像迈尔(F.B.Meyer)一样有能力诊断属灵问题及提供圣经解答。他的圣经心理学反映出他是一位优秀的业余心理学家,但该书的重点是在圣经,而非心理学。他研究約伯记所写的「难打美好的仗」(Baffled to Fight Better)一书,虽然全文不长,但内容丰富,且能造就读者。

「程伯斯——他的生活与事奉」(Oswald Chambers——His Life and Work)这本传记是他太太比廸所编辑。传记内容取材于程伯斯的日记,然后再加上他太太个人的意见,某些则摘自他丈夫的朋友与同工所交予资料的重点。就像程伯斯本人一样,这本书的结构并不严谨,所以读者不难看出其中某些重要事项的年代交待得不够淸楚。不过,有关程伯斯论著的摘录及其人格的反映,都很値得读者一读。该书由辛浦金·马歇尔图书公司(Simpkin Marshall , Ltd.)于一九三三年发行。

程伯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旣不是 一位与世隔绝的隐士 ,也不是一位被人羣所围绕的、身心脆弱而虔 诚的「圣徒」。他乃是一位非常活跃、充满了幽默感的人物。有一个人在给程伯斯夫人的信中说:「我为程伯斯的轻率态度深感震惊。他(程伯斯)是我所见过最不像牧师的牧师!」

然而程伯斯将自己完全交托给主,这种交托也包括他的幽默感。有一次,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主啊,求祢保守我,使我能荣耀而快乐地属于祢。」当他乘轮赴埃及的途中,他在轮船上主持了几场礼拜,而且将他的幽默感融入了证道之中。

有一位听众说:「啊!我明白了。你先用笑话与轻松的态度犁开了田土 ,然后再播下种子。」眞的,除了程伯斯,我们无法在讲坛上听到更幽默的证道。

程伯斯强调人们应过圣洁的生活,但是他并不主张圣洁的生活 就是脱离现实的生活。「我越来越明白,努力设法使世俗生活与圣洁生活分开是徒劳的,因为这两种生活都是属于神的。」这几句话简扼地表逹出他的观点。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你只要保持你自己的纯眞及完全依靠神,就能为祂成就超过你所能想象的事工 ……因此,你不仅要保持祷吿的生活,也要有休闲活动,及保有你自己的纯眞。」他感到他自己最大的事工就是代祷。

作为一位有恩赐的敎师,他非常谨愼于其所敎导的眞理在生活 中所呈现的意义。他说:「许多传道人敎导的观点都是一些借来的看法。敎学的眞义乃是启发一个人的思考能力,而非用外来的知识来塞满人的思想。」在今日这个时代,他的话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忠吿,尤其是现今很多敎师与传道人在撰写讲义与证道稿时都喜欢借用别人的精华内容,而非取自他们自己的灵感与属灵经验。

他尽量以能激发听众兴趣的方式传扬眞理。有一位听众说: 「当我沈醉在他所传讲的信息中时,我怀疑我的圣经是否跟他那本一样。圣经上的道变成活的道;当我遵守那道时,我整个生命就有了改变。」

他同意陶恕(A.W.Tozer)的说法:圣经中发现的眞理世界实在是唯一的眞实世界。他说道:「实际上,万物的世界与眞理的世界应该在个人的经验中合而为一。」很多基督徒都不愿意讨论这个令人有压力的问题,所以他们不是完全逃脱这个世界,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分的专注投入。

程伯斯热爱书籍,并且博览羣书。他的传记就参考了诸子百家的神学观点,从亚力山大马卡仁与约翰·朱维德(Alexander Maclaren and John Henry Jowett)到瑞典堡与埃默森(Emmanuel Swedenborg and Ralph Waldo Emerson)等著名神学家无不包括在内。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无法言喩我的书对我有何意义——沉默的、富有的、忠实的爱人……我以全心来惑谢神赐我能力来完成那些书。它们都是我的,是我最忠实的一羣朋友」。他将自己广泛的阅读与神的道合而为一,因为他认为圣经是对属灵眞理的唯一——试金石。

在很多方面,程伯斯的言行举止都有别于他那一时代基督敎福 音派的精神。在他赴埃及的途中,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神是恒久不变的!』我觉得『得人运动』的核心在于颂扬(荣耀)商业主义,人们很想看到花多少钱就有多少结果。一般的福音派精神越来越不合于我灵里的感动。」他的论著对这时代侵犯我们敎会的成功哲学是很好的解毒剂。他说:「把『拯救灵魂的热诚』看成是一种目的的倾向必须中止,所以必须融入我们对基督的爱,在人际关系中以圣洁的态度表现对基督的爱。」换句话说,拯救灵魂并非我们所做的某件事,而是一天廿四小时所要活出来的,并且我们为灵魂而活,因我们爱基督。在他的服事中,我们是不应计算战利品的。 不论神利用何种管道赐给他眞理,他均毫不惧怕的接受。他告诉学生:「要沈浸、沈浸,沈浸在哲学与心理学中……使我们福音派神学陷入悲惨境地的工人与敎师均不理会这个题目。」在讲坛上及敎室里,作为个人辅导的程伯斯,充分表现了他对圣经、人心、 思想,及思想界的了解。他有能力将这些原则融入神重用的全部事工之中。

我相信下面所引用程伯斯的一些话,一定会使你产生很大的兴 趣,我们再多找一些来看看:

你无法将你已发现的东西给另一个人,但你可以使他对你所有的东西垂涎三尺。

如果我们已得救及成圣,神就会利用我们自己平常的选择引导我们;如果我们正在选择神不愿我们做的事,祂就会阻挡我们,而我们也应特别儆醒。

凡是没有刻在耶稣十字架上的敎义都会引导世人走入迷途。

停止用尺度衡量别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得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明白这爱好作别人的保惠师 (Amateur Providence)——的危险,因其干涉神为别人所定的秩序。

我们的主所作最先的顺服就是顺服天父的旨意,而非顺服人的需要;人的得救乃是我们的主顺服他天父的自然结果。

凡是我在「竭诚为主」一书中划了线的佳言,就表示它们对我有着非常的意义。

因成功的事奉而感欢欣乃是基督徒事工中的一大试探,欢欣来自于神重用我们的事实……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有用便是通过考验的话,那么基督耶稣就成了最大的失败者。 圣徒的中心目标就是神自己,而非我们所认为的。只有神经由我们所成就的工作才算数,而非我们为神所成就的。

一九六六年,在程伯斯夫人比廸开始为出版商预备第卅二卷书 后不久,她就返回天家了 ;她的女儿完成了她遗留下来的工作。我们非常感谢主在那些岁月中重用比廸与凯丝伦母女,与我们一起分 担程伯斯的事工。他的遗体埋葬在旧开罗(Old Cairo)的公墓中,其灵魂已在主的怀抱中欢欣,而他的事工依然不断而得胜地运作。

也许我在这里所作的最后一次引证可以总结程伯斯的基督徒生 活哲学:「不要从你的经历去归纳原则,让其他人对上帝有直接的经历,就像你自己一样。」

程伯斯也许是一位偶然的使徒,但他能协助任何一位诚挚的基 督徒安排自己符合神旨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