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肋骨
自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日起,一些庆祝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出生五百周年的纪念庆典早已显露征兆,我们已经听闻过许多有关这位勇敢的改敎者之事迹及其事奉。现在我的焦点并不是放在路德如何作一位伟大的传道人或敎会领袖,而是在他如何扮演一个好丈夫与好父亲的角色上;我要读者认识凯莎琳·文·波拉修女(Katherine von Bora),他后来成为路德的敬虔妻子。路德昵称她为「凯蒂,我的肋骨」(Kitty,my Rib),非常疼爱他的妻子。
一四九九年一月廿九日凯莎琳出生于德国的利潘道夫鎭(Lippendorf)的莱比锡南方六哩左右。五岁时她的母亲就已去世,她便被父亲安置在一所供膳宿的学校中。九岁时,她父亲又将她送往 萨克森省林波斯陈鎭(Nimbschen in Saxony)的女修道院。修道院并不是一个适合女孩成长的地方,但是最低限度她已获得很好的保护、食物,及朋友。一五一五年十月八日她「嫁给了基督」,正式成为一位修女。她并不晓得两年后,一位名叫马丁·路德的勇敢的威登堡(Wittenberg)敎授会将他对赎罪券所写的九十五条看法钉在敎会的大门上,并且掀起一场改变她人生的宗敎运动。
当宗敎改革的敎义传播德国各地时,无数的神父与修女都成为 新敎的敎徒,并且纷纷逃出他们的修道院。有些追求自由的修女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也有些逃出修道院的修女则被捕回,遭到更严酷的奴役或囚禁。在林波斯陈修道院中,有十二位修女通知路德说她们要逃出修道院,于是路德就为她们的逃亡预作安排。
在一五二三年四月五日,亦即是复活节的当天晚上, 一位勇敢 的商人和他的侄子——亨利与李昂德·柯比(Henry and Leonard Koppe)以蓬车载着十个大桶来到修道院,然后将十二位修女一个一桶地装在桶中,逃离修道院。有个起疑的人问柯比桶中装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桶里都是靑鱼。」过了这一关后,其中三个女孩回到自己的家,其余九个都被载到威登堡去寻觅终生伴侣。两年后,除了凯莎琳外,她们都有了满意的丈夫。
路德尽力地想为她找一个属灵的丈夫,但是他的努力都失败了。她所眞心爱上的男人不仅逃跑且娶了别的女孩。路德劝勉她嫁给格莱兹牧师(Pastor Casper Glatz),可是她不愿意。她跟一些威登堡的市民领袖住在一起,学习作好淑女应有的礼仪,及管理家庭的技巧,好使她在这等待的两年中不会浪费任何时间。最后,她终于表示,如果路德博士要娶她,她是不会拒绝的。
路德并不是反对结婚,但他知道自己是个受人注意的人;一旦结婚了,会使妻子与家庭陷在危险中。他劝别人结婚,只是为了要激怒魔鬼且向其敎训挑战(罗马敎会所订有关已婚神父的政策)。一个被敎皇宣称为异端及被皇帝称为犯法的人怎样娶妻成家呢?
随着岁月的消逝,路德的身体越来越衰弱了。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如果我能改变环境,我宁死也要娶凯莎琳为妻,因为我要激怒魔鬼。」路德很担心因结婚而来的经济问题。他未曾从他的书得到稿费或版税,故收入既不稳定又微薄;况且他又是以一个对穷人出乎大方而闻名的人。他可以要求自己刻苦过活,但他没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妻子也作这样的长期牺牲。
一五二五年六月十三日,路德博士与他的凯蒂终于在「黑色的修道院」(Black Cloister)——亦即他住过的「改宗了的修道院」(Converted Monastery)——的一次私人仪式中结婚了。依照当时的习俗,两周后,他们再于敎堂里举行了一项公开仪式。很多朋友都参加了这次婚礼,而且这对新婚夫妇也收到了不少贺礼。 当然,路德的敌人也立刻散播了很多恶毒的谣言,以攻击这对夫妇,甚至有一个人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很可能就是敌基督的。」但是很少人会相信这些谣言。
当时路德已四十二岁,而凯蒂只有廿五岁。他们的婚姻会美满 吗?依照历史所记载的这段光荣事迹,他们的婚姻不仅成功美满, 而且也为以后数百年的基督徒家庭留下一个可以效法的好榜样。敎会史学家雪夫(Philip Schaff)这样写道:「路德的家庭生活实已超过传记的趣味价値,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没有路德掀起的宗敎改革,那么这种既危险又会造成恶果的神职人员独身生活的制度将会流行在今天的西方敎会中。若是这样,那就不会有已婚的神职人员,更不会有神职人员家庭,以便实践夫妇、父母、及子女孝道的伦理关系……如果我们单纯地将路德视为一位神职人员家庭中的丈夫与父亲,及神职人员家庭的创始者之一,那么我们就应该更敬重他,并尊崇他为最伟大的人类恩人之一。」
当我们看到这里,实在也应该给凯莎琳一些赞语。显然,将一所已破坏的修道院变成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竟然将一位非常活跃的敎授改变成一位有耐心的丈夫与父亲。她总是称她丈夫为路德博士,但是路德称他妻子时却有很多亲昵的称呼。「凯蒂,我的肋骨」也许是最出名的昵称,但是他也称他妻子为「西班逹」(Selbander),在德文中意谓「更好的一半」。他也常称她为「我的主人,凯蒂」或称她为「凯莎琳医生」(她是一位最好的护士及草药剂师)。当他觉得他的妻子下了太多的命令时,他就会小声的称她为「克蒂」(Kette),在德文中意谓「链条」。
路德说:「在我们第一年的婚姻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双方适应与习惯。」没有一位丈夫在这方面比他更为淸楚了。本来路德有为自己计划一天活动的习惯,可是现在他已明白自己的日常活动还需涉及另一半的看法。他这样写道:「做妻子的通常都知道用眼泪和恳求诱使丈夫满足她们的目的,或者用温言巧语拐弯抹角地来达成她们的要求。」
不过,他没有什么好怕的,因为凯莎琳实在是一个管家能手, 没有一个女人会强过她。她将那所破旧的修道院变成一个非常舒适的家;就像箴言卅一章中描述充满活力的妇女一样,她为了改善及维持家计,进行了各种不同的计划。例如饲养牛,以便取得牛奶与奶油,并且制造干酪;凡是吃过她干酪的客人都说,她的干酪比在市场上买到的还要够味。她也养猪,因为她丈夫喜欢吃猪肉,因而使路德又给她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凯蒂——猪圏的主人。」
她将一块荒地变成一座生产的园子,甚至还开辟了一座果园。 她所生产的东西并非留作己用,而是拿到市场上贩卖,或以物易物;她也会利用售货所得购买家中所需的用品。她还会挖掘池塘养鱼!路德骄傲地说:「我拥有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太太吗?或者我应该说,她岂不更是一个好老板吗?」
没有多久,这所黑色的修道院就变成一个拥挤与忙碌的地方了。凯莎琳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一共六个——且还要照顾自己的侄子与侄女(在不同的时间),以及她丈夫的十一位侄子与侄女;此外,她丈夫的很多学生也跟她们住在一起,并且还要经常招待由远处而来,跟她著名的丈夫讨论问题的客人。在宗敎改革之前,有四十位修士住在这所修道院中;现在,他们都变成快乐的基督徒了,大家住一起,学习相互服务。
路德将家交给他妻子处理,实在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开始时, 他忙得无暇躭心这件事;可是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她的管家能力实在非他所及。凯莎琳不仅要照顾她的丈夫与家庭,而且还要顾到威登堡人民的需要。她要听取他们诉说的问题,在他们患病时,给他们照顾与医药;在他们忧伤时为他们提供意见;以及指导他们改善事业。全威登堡的人都承认,路德的家庭是最标准的基督化家庭, 同时这个家庭之所以成功,大部份要归功于凯莎琳的努力。
做路德的妻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他与客人喋喋不休地争 论神学问题,或是回答他学生的问题时,常会不顾饭桌上的饭菜变 凉。有一天,当桌上的饭菜慢慢冷掉了 ,凯莎琳说:「博士,为什么不先吃了饭,然后再继续讨论?」路德知道她是对的,但是他依然反驳地说:「我眞愿那女人在开口说话前,先背一次主祷文!」 有一天,他说:「我的一生都是在忍耐,我必须忍受敎皇、异端份子、我的家人,还有我的太太。」
就是由于用餐时的对话,路德写出了他最负盛名的书籍之一: 「马丁·路德的餐桌对话」(The Table Talk of Martin Luther)。贝克书店(Baker Book House)再版了这本由凯浦勒 (Thomas S. Kepler)编辑的书;现在我向各位推荐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当各位读者读这本书时,请记住,没有凯莎琳·路德, 就不可能写得出来,因为这皆是在餐桌上所记录的精辟对话——当饭菜都慢慢变凉了的时候。
路德认为婚姻是训练一个人品德的学校;他的看法是对的。他明白他妻子与家庭的爱充实了他自己的生活。当我向神学院的学生敎导讲道史时,我又温习了路德的事奉哲学,也读了他的很多讲章;我发现他所用的很多典故与比喩都是取材于他的家庭生活。我对路德的圣诞节证道有极深的印象。我不禁想问,如果他还是一个未婚的男人,他的证道是否还会那样生动有力?
就像每个家庭一样’路德的家庭也遭到考验与忧伤。路德夫妇共有六个孩子:汉斯(Hans,1526)、依莉萨白(Elizabeth,1527 ,夭逝于1528)、马格逹伦尼(Magdalene,1529、逝于1542)、马丁 (Martin,1531 )、保罗(Paul,1533)及玛格丽特(Margaret,1534〉。 路德毎晨六时起床,与孩子们一同祈祷;他们要背诵十诫、信经、 及主祷文,然后还要吟唱诗篇(路德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早餐后,他要急急的去传道或演讲,开始他忙碌的一天。
路德不是一个体格健壮的人;他患有许多疾病,但经常在病发之先,没有任何征兆。有几次,他的妻子凯莎琳都已准备做寡妇了,但是主耶稣又慈悲地医治了她的丈夫,将他还给了她。一五四〇年时,凯莎琳病了,并且深感绝望,因为大家认为她已病入膏肓。路德日夜不停地在她的床边侍候她、为她祈祷,求神怜悯她及孩子们;神又再一次答应了他的祷吿。六年后,路德又病倒了 ;虽然凯莎琳尽心尽意地看护着她的丈夫,但是他并没有复原,终于在一五四六年二月十八日蒙主恩召,荣归天家。我可以肯定地说,他荣归天家后首先所做的事之一就是为凯莎琳感谢神。 在这里,我要叙述两则我最喜爱有关凯莎琳的事迹: 有一天早晨在家庭灵修时,路德读了创世记廿二章后,就宣称亚伯拉罕献以撒的经过。凯莎琳说:「我不相信这件事!神不会那样对待他的儿子!」
路德安静地说:「但是,凯蒂,神已经那样做了 !」 在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路德背负了很多重担,要面对很多不同的争战。通常他都会以愉快和微笑来面对,但这次他却沮丧忧伤。凯莎琳为此已忍耐了许多天,终于有一日,她穿着一身黑色的丧服,在门口碰到她的丈夫。 「谁去世了 ?」路德问她。 「上帝!」凯莎琳说。
路德说:「妳这个儍瓜!为什么要做这种儍事呢?」 她坚持地说:「这是眞的,上帝一定是死了 ,否则马丁·路德怎会如此终日忧伤?」
她的这一着棋显然有效;尔后,路德一扫他心底深处的沮丧。 当我谈到路德写给他妻子的信时,我不仅感到趣味盎然,同时也发现他在给妻子的信中有各种不同的称呼:「给博学的马丁·路德太太,我在威登堡仁慈的家庭主妇」;「给我亲爱的家庭主妇凯 莎琳‘路德、女博士、威登堡的自我殉道者」;「给我在威登堡圣洁的、会烦心的女士、凯莎琳·路德、博士、我最仁慈的、最亲爱的与家庭主妇」;「家庭主妇凯莎琳·路德、女博士、以及其他任何可能的称呼!」
在路德去世之后,德国的局势更危险,战争也爆发了。凯莎琳必须逃离威登堡。当她重回家园时,她发现她的房屋与田园都巳毁在战火中,所有的牛与家畜都逃散了。接着又发生了一次瘟疫,所以凯莎琳和孩子们又要再度离家出走。在逃难的途中,她从车上被摔出,跌入沟中的冰水里;那是她生命结束的开端。她的女儿玛格丽特以爱心照顾她的母亲,但是她已失去复原的希望。终于在一五五二年十二月廿日病逝在多古(Torgau),并葬在圣玛丽敎堂的墓园里。
从她的碑文中你可以看到:「神祝福的马丁·路德夫人已作古息劳,睡在主的怀抱中。」
这墓碑上应该再加上:「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箴言卅一 20〉
我同时也建议我们应该将一月廿九日或六月十三日定为「牧师 夫人日」(Pastors’ Wives’ Day);这样做不只是纪念马丁·路德的夫人,且是要尊崇世界各地所有牧师的夫人——由于这些伟大女性的牺牲与奉献,她们的丈夫才能在毫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心传扬神的福音。我要向这些伟大的女性致敬,因为她们将屋宇变成温暖的家,她们背负了别人与自己的重担。她们在日常生活上不仅缺乏别人所有的,并且还要以愉快的心情忍受别人的批评, 一切所做全是为了要荣耀神。
在这儿,我不妨请问一下:「最近你们是否已采取任何行动去鼓励你们的牧师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