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午夜的复兴

我常听见复兴的基督徒说:“灵性复兴常在午夜以后发生。”

这句话指如其他谚语一般,字面上的意义虽不尽实,却在某一方面是对的。

它当然不是指神不听我们在日间为舍己祈求灵性复兴的祷告,也不是说我们在筋疲力竭时祈祷,会比在精力充沛时更有效。如果神真的要求我们每一次祷告都苦待自己,那么祂就是非常苛刻严厉的神了。可是,在一些福音派信徒【编者按】中,竟还残留着这种苦行禁欲的观念。他们对属灵生命热切追求,虽然值得读赏,但以为神必会折磨软弱跌倒的人,却是大错特错。无可饶恕。

可是,在午夜以后始能灵性复兴的见解,倒是有点正确的,因为只有迫切渴求的信徒,才会得着灵性的兴旺(或其他属灵的恩赐和恩典)。信徒成圣以及被圣灵充满的程度,须视乎他本人渴求的心有多少而定;他不一定想得多少就得多少,但他肯定能因自己渴求的强烈与否而得到充满。

主的话使我们更确定这道理:“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肉身极度的饥渴,确能使人深受痛苦。不少寻求神的人都有以下的经验:当他们因极度渴求与神相交而感到十分痛苦时,就不期然地得着神奇妙的充满。这不是说我们要说服神来充满我们,而是我们必须有饥渴慕义的心,神才可以做工。一般信徒都内心冰冷,满足于自己可怜的景况,毫不追求,以致圣灵无从充满他们。

我们有时会发现某人因对属灵生命的强烈渴求得不到满足,便拼命追求长进,把其他兴趣都撇开了。他对教会内一些冷冰冰的信徒周而复始、循例而公式化的领祷感到不满;他灵性上的强烈渴求却又往往惹人厌烦。对着这样的人,其他信徒感到莫名奇妙,只能摇摇头,彼此会意地对望一眼。可是,这个人就像圣经所记载的那瞎子一样,因受了门徒的责备,但为了得医治,就“愈发大声喊着”。假若他仍未能达至所要求的境界,或者祈祷受到拦阻,他就会持续祷告至深夜。这人蒙恩不是因为他能祷告至夜深,而是因为他有一颗渴求的心。对他个人而言,灵命的复兴就真在夜半以后才开始。

但我们必须明白,彻夜祷告、竭力呼求、痛哭流涕等表现,其实没有什么可赞赏之处,各样恩赐都是从神的美善中如活泉般涌流出来。有些主日学教师常常强调人要获得神的赏赐,必须靠善行,与蒙福只因恩典这真理背道而驰。其实,神对人的赏赐是出于恩典,犹如罪得赦免全赖恩典一样。最圣洁的圣徒顶多也只能承认自己是个无用的仆人,唯有神纯全的美善才能叫天使显现;所以,任何被造之物都不能单靠本身的努力来“赚取”什么。一切都是本于,也是属于神纯全的美意。

朱莉安(Julian)女士曾巧妙地归纳说:“我们若肯诚实地向全然美善的神祈求,倚靠祂的恩典,用真诚的悟性和坚定不移的爱心去紧抓着祂,那就比靠自己的心思设法寻求祂,更能叫祂得着荣耀,讨祂的喜悦;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实在太狭小了,怎能令神得着当得的荣耀呢?神的全善就是一切,在祂里面毫无欠缺……因为祂的美善是至高的祷告,从高天倾流,满足我们心底的需要。”

可是,除非我们把心里各式各样的欲望都撇除,只余下单纯的心,否则尽管神向我们存着至善至美的旨急,祂仍不能满足我们心里的渴求。当我们解决了一切源于血气的妄想,胜过如虎如蝎的肉体,摒弃了自我中心的私念,真实地认定自己已向罪死了时,神就能使我们得着更新的灵命,叫我们被万福的圣灵充满。

学习叫灵性复兴和过得胜生活的这理并不难,但要背起十字架,踏上幽暗痛苦的舍己之路却是另一回事。所以,蒙召的多,选上的少;有人实际地踏进了应许之地,但亦有人在河边徘徊,隔岸张望,然后忧忧愁愁地转身,回到那自以为较安全的旷野里生活。

深夜里所发的祷告本身并无特殊价值,但要从平凡的祈求,进入不平凡的祷告中,就需要认真的态度和坚定的心志。大多数信徒都从没有这样做过,只有少数努力追求这不平凡经历的信徒,果然在夜半以后,得尝他们久渴望的经历。

编者按:“福音派信徒”一词。原文为“Gospel Christian”,在当时来说,只是指持守圣经真理的保守派信徒,所包含的意义并没有今天所谓“福音派”那么广。要了解“福音派”的起源、历史和意义,可参阅张慕皑博士著的《近代福音信仰运动》,宣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