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有了亮光,还要有眼睛
走路的人,不但需要光,也需要能看见的眼睛。
圣经是人德性和灵性的光源。诗人说:“祢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又说:“祢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
我对圣经这几句受圣灵感动而写下来的诗句,深信不疑,也能与诗人共鸣,唱出下面的诗句:
赞美主!
祢的话光华四射,
是我们脚前的灯,
从亘古到永远。
但是,我认为仅有光华是不行的。我这样说,绝对没有半点诽谤不敬之意。单有亮光是不足够的。
圣经常以光比喻知识;无知的人,可比作行走在黑暗中的人;领受知识的,就如旭日初升。但旭日对于失明者全无作用,只有视力健全的人,才能享受旭日的光华。
亮光和看见两者之间大有分别。有人虽在光中,却看不见,因为他是瞎子;有人虽有健全的视力,却没有光,这种人可说是暂时眼瞎,但一有了光,他就马上能看见。腓立比的狱卒视力没有毛病,但因处身黑夜中,他要叫人拿灯来,才能找到牢中的保罗。另一方面,虽然阳光普照,或明月朗朗,或星光灿烂,但对可怜的参孙就无济于事,因为他的眼睛已被非利士人挖去了。
失明的人永远面对黑夜;带灯的人只要视力健全,就永远亮如白昼。在一本印度名著《印度教的忠言》(Hindu Book of Good Counsel)里,有两句话指出了这个事实:
瞎子虽带灯,
走路仍走岔。
这些话究竟要说明什么道理呢?简单说来就是:仅有宗教的教导,不管如何完善,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它能把光带来,但不能使人看得见。没有圣灵开导人心,圣经的话也不能救罪人,因为唯有圣灵在人心里工作,救恩始能在那人身上成就。离了真理,就没有救恩,但很多时却有不能带给人救恩的真理。不少人虽然熟谙教条,但仍旧在属灵的黑暗里,漫无目的地摸索,因为他们心里没有圣灵的光照。
不少人以为有亮光就等于能看见,结果招致灵性上的悲剧。瞎子面对美景时,虽然睁大眼睛,但仍是一无所见。同样,心眼瞎了的人,得听救恩之道,却全不领会。法利赛人就是如此,面对世界的光三年之久,心灵里始终未蒙光照。所以,单有亮光还是不够的。
主借着摩西律法、先知书和诗篇,教导门徒。他们虽然听过不少,但仍要得着心灵的“开导”,才能明白真理;“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二十四45)。保罗在腓立比传道时,当地有一个妇人名叫吕底亚,她听了道,信了主,也受了洗,而且马上在自己家里接待保罗。使徒行传十六章十四节说:“主就开导她的心。”这是重要的解释,吕底亚不单接受了光,也看见光。
使徒保罗在传福音的侍奉上,很早就知道“人不都是有信心的”。他也知道原因何在——“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四3-4)
人若瞎眼,就算有光照耀着他们,撒但也毫不在乎。心窍不通达,真理的果效便无法显在人身上。听道可以运用心智,把握到救恩的知识,但心灵未被开导,人里面的生命就不会有改变。举个典型的例子:富兰克林总统在日记中记载他有一次很留心地聆听大布道家怀特·斐尔德(George Whitefield)的布道信息,甚至还在他站着讲道的广场周围走了一圈,看看他铿锵有力的声音能传多远。然后怀特斐尔德亲自跟富兰克林谈道,并答应继续为他祷告。几年以后,富兰克林又在日记里提及传道者的祷告没有任何功效,因为他本人始终没有悔改信主。
没有人会怀疑富兰克林过人的智慧,而怀特·斐尔德亦无疑把真道完全讲明,但为什么会没有果效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有光临到富兰克林,但他视而不见,他没有看见世界的光。若要能看见世界的光,就有赖圣灵在人心里的开导感化;显然富兰克林没有得着这个。
圣灵必须在人心中工作,人才有得救的信心。福音是真光,但唯有圣灵才能开启人的眼睛,叫人看见光。因此,当我们传福音给失丧的灵魂时,就要求主给他们有能看见的恩赐,而我们的祷告,也要针对那些弄瞎人心眼的黑暗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