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阶 论谨记死亡
言语之前必有思想。而哭泣和哀恸之前也必有对死亡和罪恶的记忆。因此,本章的主题在顺序上是适得其所。
记念死亡的人每天都在赴死;而记住我们的离世就是每个时辰的叹息和呻吟。
害怕死亡是源自不顺服的本能特性,而死亡时的恐惧则是没有忏悔的罪孽的标志。基督害怕死亡,但是并没有颤抖,这就清晰地表明了他具备两种本性的特征。
所有食物中,面包是最基本的;同样,在所有工作和活动中,谨记死亡是最必需的。记念死亡会让尘世之人苦恼,让人沉思,甚至是沮丧。但是,对于那些远离纷繁尘世的人,记念死亡会促使他们放下忧虑,不断地祷告,警戒其思想。这些美德源自对死亡的记念,又会使人时刻不忘死亡。
锡与银不同,虽然其外表与银类似。同样,对死亡的反自然恐惧与自然恐惧也是外表类似,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对死亡有深刻意识的一个真正标志是自愿远离每个人,完全放弃自己的意志。
怀有坚定信仰的人每天都直面死亡,这是一种美德;但每时每刻都屈服于死亡的人则是圣人。
并非对死亡的每个期待都是好的。有些人由于习惯而不停地犯罪,他们谦卑地祷告,祈求死亡。还有些人并不悔改,他们在绝望中指望早死。还有些人出于自尊而以为自己已经达到超然静寂的境界,有时会觉得并不惧怕死亡。还有些人(如果真能找到的话)因为圣灵的作用而寻求离开尘世。
有些人询问并且疑惑:「既然谨记死亡对我们如此有益,为什么上帝还不让我们知道死亡的时刻?」这些人不明白上帝以这种方式奇妙地实现了他的救赎。因为预知死期的人没有一个会立刻去受洗或过修道生活,而是会在罪孽中度过每一天,只是在死亡那天才会转而受洗并悔改。从这种长期的习惯中,他会深陷罪恶,完全无法改正自己。
当你为自己的罪孽哀伤时,永远都不要理睬那个坏蛋,它会暗示你,上帝是心地仁慈的(这种思想只有在你眼见自己正陷入绝望深渊时才是有用的)。敌人的目的就是要把你的哀伤和无畏之畏劫掠而去。
任何人,如果希望在内心总是谨记死亡以及上帝审判,而同时又沉醉于物质诱惑和世事纷扰,那无异于一个正在游泳的人同时又想拍手。
对死亡的生动记忆会减少饮食,而当食物在谦卑中被减少时,激情也被消除了。
心灵的迟钝使头脑愚钝,丰富的食品使泪泉干枯。饥渴和警戒磨练人心,而当人心受到磨练时,泪水就会流淌。我们讲述的事,在享乐者看来似乎过于残酷,在懒惰者看来又难以置信。但是,一个积极苦修的人会主动尝试它们。从经验中发现这种规律的人又会会心一笑;但是那些仍然在寻求中的人则会变得更加忧虑。
正如教父们断言,完美之爱就是远离谬误;我今天也宣布,对死亡的完美感受就是永无恐惧。
活跃的意识有许多活动。我的意思是,对上帝之爱的沉思;对上帝的记想;对天国的记念;对神圣殉道士们的热忱的纪念;对上帝自身临在的记念──按以下的说法:「我将主常摆在我面前」;【1】对神圣的灵性力量的记念;对某人的离世、审判、判决及惩罚的记想。我们开始于不同凡响之事,但是终结于永不衰败之事。
一位埃及修士曾经告诉我:「对死亡的记念在我心里扎根以后,每当有需要冒出,我想让这皮囊舒服一点时,这记忆就像法官一样阻拦着我。最奇妙的是,尽管我想要把它赶开,却无能为力。」
在这里一个叫陶拉(Thola)的地方,住着一位修士。他常常想到死亡就进入出神状态。兄弟们发现了,会把他扶起来走动,其时他几乎没有呼吸,就象是昏厥了,或者癫痫发作。
对于何列山人贺塞奇乌斯(Hesychius the Horebite)的故事,我是不会沉默不语的。他曾经恣意放纵,虚度年华,一点都不关心自己的灵魂。后来他生了重病,有一个时辰都断了气。等他醒过来后,就恳求我们所有人立刻离开。他封住自己修室的门,在里面待了二十年,没有和人说过一句话;除了面包和水,也没有吃过其他任何东西。他总是一动不动,专注于自己出神时的所见,就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生活方式,总是好像魂游像外,默默地洒下眼泪。但是等到他临终时,我们破门而入,问了他许多问题,结果只听到了这句话:「请原谅我!总是谨记死亡的人是不会再犯罪的。」我们惊讶地看到,一个之前如此放纵的人竟然被这蒙福的改变和彻底转化(transformation)如此突然地「变像」(transfigure)了。【*】 我们怀着崇敬在堡垒附近的墓地裹安葬了他,【2】几天后,我们去寻找他的圣骨,但是没有找到。所以,藉由贺塞奇乌斯真正的、值得赞美的悔改,主向我们表明,他接受了那些希望改正的人,即使他们曾经长期恣意放纵。
就像有些人宣称万丈深渊是无限的,称之为无底之瓮,同样,对死亡的记念也是无限的,掌控着贞洁和修行。前述的那位圣徒就证明了这个真理。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不停地在畏惧上再添畏惧,直至耗尽身上最后一点力气。
让我们安心歇息,深信对死亡的记念就像其他所有的祝福一样,也是上帝的礼物。因为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为什么我们身在墓地时,常常眼不流泪,冷酷无情;而当我们眼前没有这种景象时,却又常常满心愧疚?
对所有事情都死心的人会牢记死亡,但是,任何人只要还牵挂尘世,就不会停止陷害自己。
不要指望用语言去让人相信你对他们的爱。相反,要祈祷上帝向他们无声地展示你的爱,否则,你不会有足够时间来建立密切的关系以及良心的愧疚 (compunction)。
愚笨的工人啊,不要自欺欺人,好像以为此一时能弥补彼一时。因为这一天都不够偿还它自己所欠上帝的债务。
有些人说,除非认为今日是我们整个人生的末日,我们就不可能虔诚地度过这一天。看看甚至希腊人也说了一些类似的话,真的是令人惊讶,因为他们就把哲学定义为对死亡的沉思。
这就是第六阶。登上了这阶的人就不会再犯罪。记住你的末日,你就永违不会犯罪。【3】
《诗篇》十五篇8节
。(见和合本《诗篇》十六篇8节
。——译注)- 查士丁尼在西奈山上建造了一座堡垒,还有一所教堂和修道院(Procopius,《论建筑》[De aedjficis],卷五,第8章)。今天,这座堡垒已经成了一所真正的修道院,参见E. A. Sopbocles,《罗马及拜占庭时期希腊语辞典》(Greek Lexicon of the Roman and Byzantine Periods(1887),Karron, Clim.P.G,88,79A,812B),「现在的西奈山修道院」。
- 《便西拉智训》七章36节。
* 参
《马可福音》九章2-3节
。——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