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滕县华北神学院

1、转变

山东滕县华北神学院院长张学恭牧师是潍县人,老家潍县河西村,一九四五年秋季神学院开学日期到了,由于铁路因战争中断,去神学院的弟兄姊妹就在张院长家中临时上课,查经,这个临时神学班有二十余人,我记得姓名的有:刘淑媛、张美英、戴开诚、黄得灵、李佩贞、王鸿翱、李锡楹、王玉崑、张佩德、李道生……….等,都是昌潍地区的,还有张霭臻姊妹,是上海人,一口流利的英语,又是同学又是教我们的英语老师。上课的老师有张学恭院长,张谷泉(张谷泉已毕业,留院教课)一个多月后铁路修复,我们一行乘火车到达滕县华北神学院。

经过神学课程学习,造就,对圣经真理有了初步认识,我的生命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在院里我的穿戴与同去的同学不一样,长袍的布料高档,白袜子,礼服呢面牛皮底圆口布鞋,原以为很美,当站在弟兄姊妹面前时,却觉着不太自然,逐渐有点无地自容的羞愧。后来认识到有点“不合圣徒体统”(弗5:3),这仅是外表衣着的改变。

第二个改变却是极重要的改变,就是决志完全奉献为主,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神。

2、主的呼召

记得在河西村张院长家里临时神学班的日子虽不长,对我造就却很大,同学的年龄大都比我大几岁,属灵生命比我丰富,下了课,在一起交通很得帮助。就在这里学习时,张谷泉牧师受圣灵感动写出《时已夜半》的诗歌,给大家教唱。

《时已夜半》 张谷泉词

(一)时已夜半,主徒警醒,心灯挑亮,眼目擦明。随圣灵引导,遍处证主名;脚踪时带血,首额常鲜红。前途壁垒被冲破,拦路高山全踏平。为主道轻死生,拯救主选之百姓,建立教会本圣经。不避刀剑,不享安宁,唯顾主旨早日完成。福音传遍则受用,说什么破家荡产,摩顶放踵,今生苦难,来世成尊荣。

(二)时已夜半,人声呼喊,耶稣快来,已站云端。是主真门徒,奋勇直向前;下垂手挺起,两腿不发酸,张口疾呼惊天地,两眼流泪赛水泉,与恩主共苦甘,卧身愿在马槽内,鬓角想戴荆棘冕。不顾性命,不怕饥寒,唯愿己路早日行完。成就主托心平坦。走天路理应苦干,早把命捐,主已如此,我何敢不前。

这两首诗很快学会,受到激励很大,对我走奉献为主的道路起了促进作用。

3、生命转变的心声

一九四五年底,内战烽火四起,环境动荡不定,枪炮声此起彼伏,学校决定停课南迁,昌潍地区学生返回原籍待命。当时火车不通,一行十余人步行北上,头一天从滕县到鄒县,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也没有尝过饥渴的味道,第一次经历肉体、灵命的争战,其他同学边走边唱,我一个人跟在后边,闷不作声,不甘心,心灵十分痛苦,当晚住在鄒县城南关教会,同学们在油灯下读经祷告,唱歌赞美。唯有自己不得释放,非常苦恼,低头流泪,主就在这时光照我,主钉十字架的景况活画在我眼前,好像主向我柔声说话:“你的脚痛比我为你钉十字架还痛吗?”我哭了,哭出了声,似在回应主的问话:“是的,主啊,你手脚上的钉痕钻心的痛……….”奇妙,我立刻觉得全身轻松,再没有痛苦,一天的乏累消失了,得到了释放,痛苦变为甘甜,怨言变为喜乐。心有感动写下一首小诗:

为主吃苦滋味甜,在世发光又作盐,

思想救主十架苦,何敢迟延在后边,

努力踏上舍己路,不偏左右向标竿,

忠心事主直到死,结实百倍献主前。

我自从这一经历后,和以往大不相同,心中暗暗决志,这一生要奉献为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回头看,自己的这段经历,主用不同的方法拣选我,呼召我为他而活,虽然有时受到管教,过后想起来真是主爱的激励。

4、又一次争战

我的一位亲密同学,十分要好,两人拜了干兄弟,他参加八路军当了官,他知道我去滕县华北神学院上神学,给我家中写信,叫家里的老人催促我快回家,信中承诺:回来参加革命工作,到县政府或学校教书都行,信的内容十分热情,非常诱人,这位同学官运亨通升迁很快,在南京担任华东局轻化部书记之职。一九七三年我回潍坊探亲,到他家中看望他的老人,才知道我的同学在文革中被戴上走资派的帽子揪斗,在批斗中高血压心脏病突发而死,在老家的大门口挂着两块牌匾,一块是“光荣军属”,一块是“光荣烈属”(他的二哥抗战期间在八路军当营长牺牲)。相比之下,我没有牌匾,还在新疆因传福音判刑七年,劳动管制十五年半,失去人身自由共二十二年半,虽然经历了痛苦患难,现在已八十多岁仍然健康,为主而活事奉主,“人的道路不由自己。”乃在永生神(耶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