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思想生命的解放

接下来的步骤是:探讨内在思想世界中与自我疏离有关的”属灵的真义”。

思想导致外在的结果

罗马书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九节里写着一条清楚的法则,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二十一节: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做上帝荣耀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这里所谈的是认识上帝的人。我们可以把他们想成是亚当和夏娃的堕落,也可以想成是历代许多认识上帝,却多次故意背弃上帝的人们,我们今天这个基督教文明的世界也是如此。我们见到,这些人认识上帝,但是他们的思想推论变得虚妄,这就是他们的思想世界。二十二节讲到:”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这是关乎内在的事。二十四节中则说:”所以上帝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污自己的身体。”这是前述态度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法则是:首先,内在的思想世界产生一种想法,然后,那种想法产生出外在的结果。

在二十五节中,我们看见他们将上帝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侍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造物的主。我们很快地可以在二十四节中看到这种内在叛逆所导致的外在结果。现在请看二十八节:”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也就是说,没有判断力的心思),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这里的法则仍与前面相同。由二十九节开始,我们看到一连串可怕的外在结果。

关于外在行为,有二点是可以先说明的:外在的现象随着内心世界而变化;外在的现象时内心世界的产物。现有内在思想,然后才导致外在的现象,这是不变的法则。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

这里所讲的是外在世界,但请注意这一节,不可以和第二节分开来:

“不要效法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我们的确必须将身体献上,但唯有我们内心世界更新后,这项行动才有意义。保罗叫我们不要效法这世界,不只是外在如此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心意更新而变化,这是内在的事。

以弗所书四章十七节,保罗写到:”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的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这里所谓外邦的世界,就是迷失的世界,他们行事”存虚妄的心”与罗马书第一章所讲的:”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很相似。所以,外邦人内在世界的问题就是:”存虚妄的心”。

在以弗所书四章十八节里,我们可以找到原因:”他们心底昏昧,与上帝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原因是心底昏昧,这是内在的问题,诚如罗马书第一章解释的一样,这一切的问题都是因悖逆上帝而起的。了解了外邦人的心态之后,我们在十九节里看到:”他们良心丧尽,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再次印证了前面的法则:内在的思想导致外在的结果。

现在在二十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对比:”你们学基督却不是这样。”请注意”学”这个字,也是内在的活动。若对照罗马书第十二章第二节:”心意更新而变化。”我们就能得知二者都是关于内在的。但回到以弗所书四章二十二节所讲的,就是外在的行为:”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行为上”广义地涵盖了全部的生活,并且是由内在发展至外在,所以归结到二十节:”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这是内在的行动,从内在行动生出内在的结果,再由内在结果产生出外在的结果。

在这里你还会留意到二十世纪中一项最重要的思想课题。在十八节中讲到”无知”;它指的并不是一种无知的精神现象,而是与缺乏”内涵”有关。这个内涵就是二十一节所讲的”在基督里的真理”;真理就是那内涵,而且真理与理性相关———因为上帝将我们塑造为理性的受造者,所以我们要透过理性来明白真理。我们内在世界的难题并非只是一团灰蒙蒙的雾,而是与真理的内涵有关。

“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二十三节)这样的更新不只是感觉上的,而是理性思想中真实内涵的改变。”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4)这里所谓的圣洁也不只是情绪上的,而是有真理为内涵,与真实的思想行为有关,毫无虚假的圣洁。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因着背叛神,人远离了真理而造成内在的无知。

我们提出的中心思想是某种内涵的思想会导致同类的外在行为。以弗所书五章十五、十六节再次表达了相同的概念:”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的人,当像智慧的人,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时代邪恶。”这里的”智慧”二字传递出同样的信息;它与思想世界有关,也是指一些属真理的事物。接下来:”不要坐糊涂(不智慧)的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十七节)”糊涂”(不智慧)恰与”智慧”和”明白”相对,而”明白”又是思想世界的理念,所指的就是明白主的旨意。这里的”主的旨意”并非二十世纪中那种”存在的”概念。这里的”明白”仍与内含有关,就是我们所说的命题上的或客观的真理。与作”糊涂人”相反的是十八节所说的:”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十九、 二十、二十一节开始描述一些行为上的外在结果:”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的赞美主。且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又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这是那些在思想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意念产生的外在行为,在我们的思想中另外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三位一体真神的代理者”圣灵”。圣灵工作并不是像一件外套似的让我们披在身上,而是一种内在的工作,使我们由内而外的改变。

真正的属灵的关键

接着,我们继续探讨基督徒生活中的真正属灵。基本上,关键在于我们的“思想”;外在的行为不过是表现出来的结果而已。属道德上的争战并不是要抢占赢得外在的世界,因为凡事皆有因有果,因而是发自个人思想的内在世界。事实上,耶稣非常强调这一点。

“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十二34)

也许有人认为耶稣这里说的”心里”比”思想”具有更深广的意义,即使如此,二者的重点都同样在于内在的世界。事实上,耶稣所要表明的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出了差错,那么外在的结果也不可能是正确的。”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十五11)耶稣这样说乃是要回答先前别人所提出来的问题:”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对于注重外表的人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耶稣说,难道你们不知道吗?从人口中出来的东西才会污秽人。

“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毁谤。这都是污秽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太十五17~20)

耶稣再一次强调了内心的重要,内心先于外表,内心造成外在种种,这是一种因果关系。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也提到了这一点:”你们听见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同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太五21~22上)我们将这一段经文与约翰一书三章十五节前半句比较:”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

现在我们又更近了一步,除了内在世界的重要性之外,我们又多看到了一点:就道德上而言,就算没有具体行动,单是思想就算数了。恨人不一定会导致杀人,但在道德上而言,恨人就是杀人。我现在强调”在道德上”,因为这与外在世界的杀人迥然不同;然而,就道德上来讲,恨人就是杀人。

目前我们已经得到三点结论:第一,内在的先于外在的;第二,内在的导致外在的;第三,就道德上而言,内在为核心。请回想一下,我们在第一章里谈到,不论何时只要我们违背了十诫中的任何一诫,我们就已违背内在”不可贪恋”的诫命。

从创世记三十七章第四节开始,我们可以由约瑟的故事中得到最佳例证。”他们(约瑟的哥哥们)就恨约瑟,不与他说和睦的话。”这份内在的恨意是整个故事的根源,日后,”他们就因为他的梦和他的话,越发恨他。”起初,内在的恨意日积月累结成恶果,使哥哥们不与他说和睦的话;后来,这份恨意累积得更久,像是即将冲破而来的巨浪,使得”他哥哥们都嫉妒他。”

不可贪恋的诫命再次已被打破,就内在而言,此事已成事实。虽然外在的结果尚未全盘显现,但是,道德上的罪已由内在逐渐转向外在。哥哥们开始采取加害约瑟的行动,”大家就同谋要害死他。……””来吧,我们将他杀了,丢在一个坑里,就说有恶兽把他吃了,我们且看他的梦将来怎样。”哥哥们谋害约瑟,同时也伤了老父亲的心。这一切的举动都不是始于外在的因素,而是内在的恨意与嫉妒。哥哥们所犯的罪并非始于他们把约瑟卖到埃及时,而是始于他们的恨心。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拥有内心思想的世界。宾州大学人类学学者劳伦·艾斯利(Loren Eisley)在《人类的史诗》(The Epic of Man)一书中,提到这一点:”人类的始祖已经懂得用他们的脑子,从那时候开始,人就开始学会适应他们周遭所发现的事物。”

这番说论实是惊人之语,因为它像钻石一样明细尖锐。它书中的这一部分是完全真实,只可惜艾斯利依次推出的结论却不真确。艾斯利利用以上的论点来推演进化论,这是错误的。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观察却又完全正确。因为无论是原始人或文明而复杂的现代人,都是因为有内在思想而得以为人,并且每个人的内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现代的心理分析学也有同样的见解,学者们认为发现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对不存在的东西会产生恐惧———他们自己也对这现象感觉奇怪,因为他们不知这种恐惧从何而来。”人脑”中的某种东西(不是外在的东西)使人类凸显出来,与其他生物不同。我们发现,人最大的特色是有思想的生命,这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人生活在脑海里的思想空间(并使用语言中),这在世界上所有生物中是独一无二的。

人类的堕落

创世记三章六节里,我们读到人类的堕落史:”于是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眼目,能使人有智慧……。”由此可知就道德问题而言,罪是由内在而起,然后便有外在的结果:”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吃了。”堕落时内而外的。

更令人惊讶的一件事是在人堕落之前撒旦先堕落,以赛亚书十四章十三、十四节:

“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

究竟这一切是从何而起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撒旦并不像我们一样是有肉身的躯,圣经上所描述的皆是内在的行为。那么使恶魔撒旦堕落的罪恶从何处而来呢?答案在于:”你心里曾说。”现实魔鬼的叛逆,然后夏娃重蹈覆辙,事情的发展都是由内而外。

让我们再回头看一下亚当、夏娃的堕落与叛逆,我们在其中会发现什么呢?我们发现亚当是以一个独立的人格在运作(a unit of personality)———我只讲亚当,因为讨论单独的一个人比较容易。亚当并不是一具零件的组合,而是一个有思想、意念、情绪正和在一起的个体。这样的个体也就是独立的个人,有独立的人格。只要是人就是如此,我们称他为亚当也好,夏娃也好,每一位我们探讨的对象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我们先探讨撒旦的堕落,然后再探讨亚当与夏娃的堕落,其实从某个角度来看他们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因为在夏娃受到撒旦引诱,并把果子给亚当吃之前,撒旦已经背叛神了。如果我用”堕落的神学”来称呼的话,整个事件的主因在于”没有预先设定的条件”。我们见到的是个体生命在全无条件限制下,于”思想世界”中做一件绝对自由的选择,因此,这是真正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因”。倘若个体生命做选择时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那么整个基督教的信仰和神学理论都站不住脚了。所以,当那位个体生命在他的思想世界中,做出一个真正的选择———变成所有外在结果的第一真因。它造成前所未有的、可怕的、更令人永远遗憾痛苦的结果———罪恶。无限的神不必经过实验,便能知晓他们的作为;祂不但知道未来将会发生的事,也知道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祂不需经过实验才能知道可能性。上帝将理性、道德赐给人类和天使时,宇宙间就存有犯罪的可能性。上帝让他们拥有真正的道德与理性,使他们能去爱,或拒绝去爱,甚至背弃上帝自己。在这里我们得以明白,堕落原是个体生命在他的思想世界中作了真正的选择,造出使举世之人活在又黑又暗、广阔无比的泪海中的事物———罪恶。他们有思想是独立的个体生命,他们做了选择,因此,对外在世界造成了影响。

我们在此又得到一个论点:人类和堕落的天使由内而外制造了某件东西,他们确实由内而外地制造出罪恶来。

万有靠祂而立

接着我们再来思考这件事与上帝的关系。上帝是灵,因此不具肉身,但是具有位格。我们在希伯来书十一章六节,看到对上帝的描述:”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可以知道这位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上帝既是无限大,也是具有位格的,和别宗教的申明大不相同。由于上帝具有位格,祂便能思想、能行动、能感觉。上帝创造天地时,祂思考、祂说话,然后事就“成”了:造出一个真实的外在世界,这奇妙非笔墨所能形容。基督教科学派以为万事都属于形而上的思想世界,这个观念并不正确;东方的思想中,则常认为一切事情斗不过是虚幻的罢了,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外在世界是一个真实而存在的实体,而不是上帝本质的延伸:宇宙不等于上帝,不是上帝的一部分,而是上帝意外的真实外在实体,因为宇宙是上帝在祂身外所造出来的事物———世界就有形有体形成了。让我们看一下圣经描述创造后的情形:”万有也靠祂而。”(西一17)上帝所创造的外在世界在宇宙中不是一个敌对的中心,因为,万有靠祂而立。但圣经也强调,因为它是上帝所造的,因此它是一个真实、客观的外在世界。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另一方面,不然,我们便无法了解上帝和世界的本相及其中奥妙。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造人。”(创一26)可见在创造世界之前,先有的是三一真神的思想,而我们原本是归属于三位一体的上帝。由于上帝是具有位格的神,有思想,能行动,有爱的情感,所以祂的思想在创造之先。外在世界固然不是神本质的延伸,但是上帝先有构思再造出真实的外在世界,这二方面的关系非常微妙,我们如果不能持平来看,就会错失基督徒身份该得着的富足。上帝用祂的大能依据创造的平面图创造客观的外在世界之前,一切都已在祂的思想之中了。

罗马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的天花板上,布满米开朗基罗巨大的壁画。其中有一幅描绘上帝创造人的景象,祂伸出手指去接触人,而刚被造好的人也伸出手指要接触祂,但是他们的手指并没有接触到。这幅画充分表现出基督教的看法:人不是上帝的延伸,而是像变形虫一样,在增殖之后与母体分开。所以画中人和上帝的手不能接在一起,不论米开朗基罗当时怎么想,我们都可以由心跳知道,早期教会中,订立”迦克墩基督论”(Chalcedonian Christology)的人士认定,即使在耶稣基督这一位格中的神性与人性也是彼此不相混的。然而,教堂里还有一幅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我可以用来说明目前的论点。画中上帝的手臂向后摆,在祂的膀臂下面露出两种不同的画像,其一是在文艺复兴时代代表天使的一些小基路伯的图像,其二则是一位面带惊讶但华丽的美女———大多数人觉得她代表夏娃。但是她还留在上帝的思想中尚未被创造出来。

此时,一定会有人问道,该怎样诠释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才对?如果说夏娃未被创造之前,还留在上帝的理念中时,就已像她被创造之后那样”真实”,这就变成东方人的想法,而不是基督教的想法;基督教的观念认为,上帝使亚当入睡,再从亚当身上取出的肋骨造出夏娃,夏娃才成为客观、真实的存在。但是如果米开朗基罗认为,上帝在创造夏娃以前,就已经思想过她了,这也全然正确。上帝的思想先于祂的创造的作为。

然而,我们还需要再说明第二点,它能增进我们对自身的了解。就是凡被上帝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客观、外在实体,都在展现祂的思想,表明祂的身份与性格。外在的世界虽然不是上帝本质的延伸,但是能彰显上帝的身份与性格。对于这二个角度,我们不能偏失于一。虽然因为人的堕落,而破坏了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但保罗在罗马书第一章提醒我们,我们尽管有罪,仍然是上帝的表征;外在的世界始终透露着上帝创造的启示。在神学上来讲,这就是上帝的一般启示,神性彰显于人内在的本质,也彰显于外在的世界;前者表达上帝的位格,而后者透露上帝的思维。

神学上有一个名词值得分析一下,一是”一般启示”(General revelation),一是”特殊启示”(Special revelation)。圣经是属于特殊启示,使我们得以了解救赎的信息,并让我们获得真理之钥以明白一般启示。一般启示———即上帝所创造的人类和我们生活的周遭世界———则表现上帝的存有和彰显祂的性格。”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组成完整的启示。

内外世界的桥梁

让我们再把主题拉回到人的身上。诚如圣经上所描述的,我们是照着上帝的形象所创造的。先有内在思维的世界,然后才有外在行为的表现。因为我们是依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有道德与理性,这一切并不足为奇。若将以上几点归纳起来,我们将发现:上帝先思想,然后才有作为,从无到有创造出外在的世界,我们也是先有思想、然后才有表现于外的行为。上帝的创造并非是祂本质的延伸,但是却能彰显祂的本性;同样的,我们的行为亦是由我们的思想而来,这虽然不是我们本质的延伸,但是却能彰显我们的本性。木匠所造的桌子,虽然并非是木匠本身的延伸,但是多多少少必能显示出他本质内的思想世界。撒旦、亚当和夏娃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带来罪恶,该罪恶是真实的第一”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依着上帝的形象所造的,也都是真实的第一”因”。我们是有限的,因此不能无中生有;只有上帝才能无中生有。但是我们可以将内在的思想世界,籍着身体形之于外,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是由内在通到外在世界的桥梁。

平日我们所受到外界影响的过程就完全反其道而行。我们是以感官来接触外界所发生的事情,然后由感官回应到我们的身体,最后抵达我们的内心世界,影响我们。我们的感官在此扮演着我们与外界发生事物对我们人格发生影响的桥梁;另一方面,我们身体则扮演着与前述相反方向的角色,我们先有所思,然后透过真实指尖接触客观的外在世界,使我们能影响,甚至改造外在的世界。人类竟然是如此伟大!尽管我们的创造不能像上帝的创造那样从无到有,但是在意义上来讲,艺术家的确在创造,我们也同样地在从事创造。记得当我年轻时,听到人家说画家、诗人或作曲家在从事”创造”工作时,心里觉得非常不满;我认为”创造”二字应该是专属于上帝的。但是经过多次的思索与磨练,我现在很庆幸”创造”一词时用对了。我们的创造当然和上帝的创造不同;上帝是无限的,祂可以依自己的旨意使无到有,而卧却办不到。如果上帝在创造上受到限制,那是受到祂本性的限制;而我的限制不仅是我个人的性格,还有我的有限。当我创造的时候,我给上帝所创造的外在宇宙带进新东西。了解这二种创造的差别之后,可以理所当然的说,神创造,我们也从事创造的工作。

人不可能不一再地、真实地创造东西,即使想要停止也不可能,因为人会不断地将内在思想世界表现于外在世界中,并赋予其固定的形式。例如画家有所思想,就会将他的想法画出来,就是形之于外在了。但一切都先要出于他的“内心所思”。这个道理对工程师、插花者,及写这本书的我而言,也都是相同的。因此,每一个人的作品都寓有他的思想,而不是随机促成的。当然,有时也会有些”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一块天然钟乳石或漂浮的木块,我们也会研究它们的特异形状。但通常我们几乎只要一看到它们就能分辨它们是某人的精心之作,或仅仅因为机械的外在力量使之形成。姑且不论杰格斯·蒙那德(Jacques Monod)的机械理论如何,我相信当他观察日常周遭的事物时,一定也会得到相同的结论。

基督教科学派、东方的思想以及哲学的理想主义都是冒牌货色,但并非全盘谎言。他们在基本的体系上和方向上都出了差错,但他们并不愚昧。这些这里使人掉入陷阱的原因,并非因为他们没说些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所说的都是扭曲了的仿冒品。尽管我们没有延伸自己的本子,但是却常在表达自我;同时上帝也不是用延伸祂的本质来进行创造,但是却急着创造把祂自己启示出来。人有身体,在他之外有一个真实的世界;但一切都以思想为首要,为中心。这就是基督徒真正属灵生命之所系:他的思想世界。

由思想看属灵生活

谈到这里,让我们从这个观点来重新检视前几章所讨论过的,基督徒属灵生活的几点要项:

首先,我们已经说过,在真正基督徒生活中或真正的属灵生命中,我们向一切(不论善恶)死了,使得我们能够向上帝活着。这样的转变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然后我们要仿佛从死里复活,再回到外在的世界。此时,就不再是内在,而是外在了,由内而外形诸于外。

第二,我们也曾谈过圣灵住在我们的里面,”住在里面”已经言明是进入到里面的人之中。然后被钉十字架、复活的、得荣耀的主之果实经由我们的身体,外现于外在世界———也许是籍着我们的口说一句话,也许是籍着我们的手拿把槌子为需要的人造一座庇护所。

第三,爱也是内在的。我们说我们要爱上帝爱到凡事感恩满足;我们爱人则要爱到足以包容不嫉妒。这些都是内在的,但是它们会以行动表现于外在世界中。

第四,与以上几点完全相反。外在的世界加之于我的打击是外在的。这些打击来自生活中不同层面———受人排挤、门被锁上进不去、书被烧掉、被人用严厉的字眼斥责或看到别人皱眉头。这些属于外在世界中的事件,如果把这些事件像机器一样置于己身之外,那么这些打击便不会使我们挥泪;反之,若这些事件透过我们的感官、身体、进入我们的内在思想世界,我们亦可有两种选择,一是向神说:”谢谢!”不然就是反抗祂。这二种选择的结果都可以很快地在外在世界中显示出来。

第五,使我们曾谈过积极的被动。我们曾以马利亚受孕生耶稣的事为例来讨论。玛丽·贝克·艾迪(Mary Baker Eddy)在《科学与健康》(Science and Health)书中,描述她对童女生子的看法:”所有对基督教科学派感兴趣的人,都已荣耀的体会神是人的唯一创造者。童女马利亚思想者上帝’这个理念’,并将’她的思想’取名为耶稣,也就是约书亚(Joshua),或救世主的意思。马利亚得着属灵感官中的光照,使她得以在真理的启示下,不按自然律和生育的法则生下孩子。”这是多么的可怕、绝对可怕的想法。马利亚动念,斟酌了一番,便使之发生。这是多么离谱、多么荒谬的说法!事实上是天使先临到马利亚那儿,告诉她将要发生的事情,她所要成就的。天使并非来向她显示物质世界的非物质性,实情恰恰相反。圣灵是在童女马利亚的子宫里动工,形成耶稣基督很实在的小婴儿形体。虽然玛丽·贝克·艾迪的说法不正确,但我们也不可忽略马利亚在这件事情上积极的被动态度。当天使一开口向马利亚说话的时候,她就在思想世界里做了决定,她并不是向神说:”我要。”活着:”我要照我的意思办。”她献上自己,愿意作为上帝的使女,把身体完全交给上帝。

“我是上帝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马利亚必须在心里面对这些。如果她说:”不……。”圣灵必不会以她为耶稣基督的母腹,那么那次在时空里空前绝独一无二的童女生子的荣耀便不会临到她了。但我们所要强调的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应采取一种积极的被动态度。在我们的思想世界里,我们必先从内里顺服圣灵的工作,然后出于积极的被动,将自己完全交给祂。这样,那复活、得荣耀的耶稣基督便会籍着我们的身体,在外在的世界中结出果子来。

内在思想的重要性

现在让我们逐一又关自己的两件事,它是用来应对东方思想和”无目的”的现代思潮。第一点,我们是被造切有限的个体,尽管我们不能像上帝那样地创造,但是奇妙地超过言语能形容的是我们可以在这样的有限中,将内在的思想如同真实的第一因,表现于外在,形之于石雕、会话、铁铸及木刻等艺术创造,或以具体的行动来影响他人的生命。第二点,即使我们成为基督徒后,我们还可能成为”制造死亡的机器”,即使我们已经有了永生,但是如果我们臣服于撒旦而不是为基督所用,那么我们可能成为散发死亡于外在世界中的工具。人是依照上帝的形象而被造,这是多么庄严伟大的事啊!但是人自己的思想能带给外在世界中的他人”或生或死”的影响,又是何等的严肃啊!

于是我们有三点结论: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我们对上帝的爱与上帝真实的交通都必须发自内心。若内心并不真实,光凭口说爱神也是徒然的。即使是男女之间的沟通,也是透过身体而达到内心世界,若仅有肉身上的接触,并不能算是”沟通”,那只是机械化的接触。真正的沟通不会仅停留在外表,而是会深入内在的人格;上帝所创立的婚姻中,男人与女人的沟通应是如此。只有肉体的接触不是人格层面的沟通,必须深入人格领域才算是沟通。因此真实的爱人和与人沟通,都必须以思想世界为核心。我们的表现和结果将会显于外在,但是那份爱仍是内在。如果基督徒都能够了解这一点,那么关于基督徒生活的许多问题将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说我们深切了解内在思想世界的重要性,因为是它使我们有别于机器,成为能够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上帝的人类。

第二个结论是,人类所真正面临的争战是属于内在思想的争战,而不是外在物质界的争战。举例而言,所有的异端邪说都起于内在思想世界。因此每次有新的工作人员来到庇荫所(L\’ Abri),我们都会强调我们重视的是思想观念而不是人格或组织,我们所要讨论的也是思想观念,而不是人格特质或是组织。思想观念而不是人格或组织,我们所要讨论的雅诗思想观念,而不是人格特质或是组织。思想观念是思想世界内的存货,从中引发出外在的表观:绘画、音乐、建筑、对人的爱恨,以及对上帝敬爱或悖逆的种种表现。一个人会在何处度过永生,取决于他在外在世界所读到的或所听到的观念、所陈述的真理及福音,这些讯息经由他身体进入他的内心世界;然后在他的思想世界中,他决定根据福音的内容信靠上帝或称上帝为骗子。这并非只是奥秘的存在主义式经验,亦不是卡尔·雅思培(Carl Jaspers)用宗教术语说的”最终经验”,更不是迷魂药所造成空间无实的感受。而是实际上能以理性来表达的想法,以福音为其内容。不过,由于每个人对福音的反应不同———有接受的,有拒绝的———因此造成不同的结果:有得相信上帝,有的称祂为骗子。

所以,基本上传福音并不是组织的问题,而是思想上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鲜明的将福音的思想带给别人,如同上帝籍着圣经将福音启示给我们一样。福音不是毫无内容的内在领受的经验而已,而是将有内容的思想由内而外作用出来,这二者大不相同。因此,我们说明我们的教义时,必须传讲整体的思想,不是只用片片断断的言语来表达;我们不能把教义看成是拼图游戏里的机械化图片。真正的教义是上帝在圣经中所启示出来的理念,适用于上帝所创造的我们以及上帝所创造的外在世界,并能经由我们的身体,影响我们内在世界,进而让我们依据它再来对上帝有所回应。人所经历的争战主要是在内在思想世界中的。

第三点也是最短的一点,就是基督徒追求真正的属灵生活必须由内在思想世界中开始。前面的章节已经讨论过,如何由罪的捆绑中得释放,以及由罪的恶果中得解脱,但是如果上帝没有思想,我们也不思想———我们在每一步追求中不以内在思想为中心、为首要———那么一切所言都是枉然,只是口号,只不过是镇定心里的药丸而已。得失成败,属灵之战的关键皆在内心的思想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