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程定律

1.第四条定律直接将我们带入教学工作的中心。前三条定律定义了教师、学生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中介—语言。现在我们将要讨论课程,即需要学习的事实或真理,需要掌握的内容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教师希望传授、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认识未知事物,让学生拥有知识;将知识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放置于学生头脑中,将知识作为一种激励的原则种植在他的心底;让知识像一束光一样照亮他的思想,让知识成为学生获得更高智慧的成长的胚芽,成为他进行研究的工具,成为驱动他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实际力量;这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既是顶点和果实,也是其他一切的条件和工具。

2.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是课程定律或知识定律。婴儿通过哪些步骤获得最初的思想,我们的感觉通过怎样的心理过程发展为真正的感知和反思性知识,这些离我们的讨论较远,因此我们可以一概掠过,直接讨论一个明显的事实:学生借助那些已经学过的熟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新的未知领域只能通过旧的已知信息来解释。那么,课程定律就是这样表述的:

需要教导的真理必须通过已经知道的真理来学习。

3.这条定律不像之前讨论过的那些定律那样简单,那样明显。尽管它的范围更广,各种联系更重要,它和那些定律一样确凿。它与自然系统相联系,与智力构造相联系。

真理,理想的和真实的

4.从整体上来看,真理只是关于宇宙的完美文字记录。它是所有事实和存在的反映-通过所有物质、精神的存在物而显明造物主的思想和意志。这些存在物有它们自己的定律、联系、变化、进化和历史。更进一步说,所有真理都包括上帝自己的本质。

真理体现于行动、艺术、目标、行为和品格中,这一切与观念中的真理相关连,要努力让真实的与真正理想的相一致-以事实回应神圣的定律和万物的用途。行动中的真理是智慧,是正义,是良善。

已知和未知

5.知识是被发现和理解了的真理。仍然隐藏在未探测海洋深处的就是未知事物。已知事物是显明了的科学和学问,是人类从真理矿藏中挖掘出来的黄金,这些黄金被人们加工成美丽物品来使用或锻造为供应世界市场的通货。未知事物是隐藏在海洋和陆地深处的贵重金属,只有全知者才能看见它。对每个个体来说,已知事物是他已经掌握和消化了的真理,其他都是未知事物。教师掌握的很多知识对孩子来说都是未知事物,而我们的定律尤其应用于这些未知事物。通向未知事物的道路必须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铺设。

定律背后的哲理

6.课程定律的理念来源于智力的本质和人类知识的本质。

7.所有教学必须始于学科或课程的某个要点。但是,教学可以从哪个学习者已经知道的切入点开始呢?如果学科是全新的,或者说需要讲授的事实是学习者完全陌生的,那么教师需要找到一个已知要点,或者通过表明未知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的相似来发掘出一个已知要点。即使在向成人讲述一个新事实之前,有经验的谈话者都要努力寻找并确定它与已知事物之间的相似,然后才能继续讲述。他知道,如果找不到学生已经熟悉的切入点,那么继续讲下去是没有意义的。这样做让人困惑,就好比你没有告诉一个人你们在哪里,却让他跟着你在漆黑中通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一样。如果理解力强的成人都需要在熟悉的事实或真理中找到已知的切入点,那么我们怎能希望不用这样的切入点就给孩子讲述新知识呢?难怪孩子们经常用这样简单的话振振有词地解释他们表面的愚蠢:“我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愚蠢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8.所有教学必须朝着某一方向进行。教学将要通向哪里,哪些是学生所陌生和未知的?把学生已经知道并理解的内容再讲一遍,这无异于嘲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正如强迫学生在令人疲倦的跑步机上跑步,而不是带他去看新风景或认识新真理,重复已知内容等于在减弱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得透彻。但是长时间局限于熟悉内容的学习只会打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没有什么能比这样做更能致命地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了。如果能在更深的地方找到矿石,老矿井可以再开采;如果可以从中挖掘出新知识或新用法,学过的课程可以重学。如果正确理解,这与将在另外一章讨论的复习定律并不冲突。

9.所有的学习必须按照特定的步骤进行。正如简单事实引出更普遍的事实,前提通向结论,现象最终解释定律和原因一样,除了将一个事实或真理与其他事实或真理联系起来的各个步骤外,还能怎样深入学习呢?在任何真正的学习中,每个所掌握的新事实成为已知的一部分,并且成为获得新知识的一个新切入点。对新事实的掌握增加了我们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启发我们发现下一个新真理。但是在走下一步之前,每一步都需要完全掌握。否则,在走第二步时,学生就等于从未知走向未知,因此违反了定律。这里就出现了完全掌握的要求。这种完全的掌握不是哲学家对一节课内容的掌握,而是孩子对一节课的清晰理解。这种完全理解是真正教学的核心条件。对任何要点的不完全认识都会让人迷惑,而不会给人启发:一知半解的东西不会显明真理,一知半解只是无知状态的短暂中断,学生很快就又陷入了完全的无知。完全掌握一堂课的学生其实已经知道了下节课的一半内容。已知的知识会解释与它最相关的未知领域,就像打开的手电筒驱散黑暗一样。因此,完全学懂了的学生热切盼望着下一节课,因为他们已经猜到了接下来要讲的内容。裴斯泰洛奇(Pestalozzi)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很容易在已经发现的真理中增加新见解。”

10.然而,这条定律背后的哲理有更深的含义。知识不是感官所接触到的许多相互独立的事实,而是由有规律可循、相互联系的事实所构成。各种事实可以按照相似性、因果关系等归入不同的类别和系统中。每个事实都与无数的其他事实发生联系,每一真理都包括在某一能够解释它的更大真理中。许多事实和真理仍然隐藏在浩大的未知领域中,我们已知的只是看见的一小部分。知识是相互说明的:一个会通向并解释另一个;旧的揭示出新的;新的巩固并纠正旧的。

11.孩子掌握知识的步骤是这样,我们掌握更广泛、更成熟学科的步骤也是这样。新知识或新真理必须要与已知的知识或真理发生联系或进行比较,才可以完全被人所掌握,才可以在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知识的这种特性迫使我们通过已知的内容去寻求未知内容。要想认识一个事物,我们必须认识许多其他事物。要知道一种东西是花,孩子需要认识其他花;要知道它是一种玫瑰,孩子需要认识其他玫瑰;要认识它的花瓣、花苞、花蕊以及这些东西的用途,他需要知道其他植物的这些组织。认识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同样,认识更高层次的灵性事物、思想意识、情感等也是如此。这是所有知识的认知规律。可能这种讨论在有些读者看来非常枯燥乏味,既不重要也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理解其中观点和原则所必须的心理学知识和科学知识。

12.认识事物的行为就是比较和判断的行为,比较的其中一项属于已知领域。除此之外,我们没有获取知识的其他心智力量。即使眼睛-理解通道中最透明的一部分-也是如此。每个东西在我们最初看它时,都是陌生的、无法描述的。当我们发现它与之前认识的某个东西具有相似性时,才开始认识它。我们会说它是一根相子或一块石头或跟它相似的任何东西。当我们进一步比较,发现更多相似性时,我们对它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当一个朋友为我们讲述一次经历或一次冒险活动时,我们把它与我们自己经历的最相像的活动进行比较,从而明白朋友的故事;如果他讲的故事与我们已知的经历没有任何相似性时,我们就会打断他,让他做出能把这些离奇经历和我们自己的认识联系起来的解释和说明。当你告诉孩子某个完全新奇、与他的经历和知识完全不同的事物时,他会竭力去理解,最后却是徒劳。如果他没有马上放弃努力,就会急切地问:“它长什么样?像什么?”因此,他本能地将这个事物与他已知的事实发生联系。整个修辞系统—比喻、隐喻、明喻、比较、寓言-等都来源于这一定律。事实上,还有许多种通过已知达到未知的尝试行为,这些行为都寻求通过熟悉的已知信息来认识陌生或未知的信息。

未知无法解释未知

13.显而易见,未知无法解释未知。解释的本质在于引用和使用已经熟悉的事实或原理来认识新事实。已经掌握的知识须要提供所有新知识、新现象的解释,否则那些新知识就得不到解释。当我们回答小孩子的问题时,我们经常感觉很难回答。这种难度不在于问题本身有多难,而在于孩子缺乏我们解释时所使用的知识。要完全回答一个男孩关于星星的问题,你需要首先教他天文学。见过城市的少年,能够轻松地理解别人对于伦敦或巴黎的描述,但是一个从没有离开过自己乡村的人,很难想象城市中两边大楼林立、相互交错的街道与川流不息的交通,以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14.旧知识使我们能够理解我们用于表达新知识的语言。没有知识的孩子也是不懂语言的孩子,因为语言只是代表已知事物或已知观点的符号而已。一个旅欧美国人设想,只要他大声地、清晰地、缓慢地说英语,人们就会明白他的意思。他忘了自己所说的话对听话的人来说毫无意义。同样的错误也会发生在教师身上:他指望自己不用提到学生以前的知识,只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通过清楚使用他自己熟悉的话语就会让学生完全理解他的观点。就像没有光就看不见、没有声音就听不见、没有碰触就没有感觉一样,他违反了一条无法更改的自然定律。

15.在对新事实的解释过程中,大脑只偏重于使用那些最清晰最熟悉的知识。每个人从自己从事的职业中获得例证:士兵们会提到帐篷和行军,水手们会提到船只和海洋,商人们会提到市场,艺术家们会提到他的作品。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学生自己的经历或事情相关的方面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化学家来说,盐是氯化钠;对厨师来说,盐是给食物调味、保存肉类的一种调料。每个人都从他最熟悉的那个方面来看待盐,同样他会用这个方面来解释其他事实。看到一株植物的时候,植物学家会与已知植物比较,从而找到它的类;农夫会想办法怎样使用这珠植物;而画家会寻找它的美。这种偏好倾向产生了一种偏向行为:使得人们对某些事实视而不见,而对某些事实兴趣盎然。学术工作的力量就产生于此。

16.当我们力图发现新真理的本质和价值时,我们很少、也不愿使用那些我们一知半解的事实或真理。即使我们使用了那些知识,它们只会让我们对新知识认识不清或认识不完全:昨天课上留下的疑云会笼罩在今天的课堂上。另一方面,彻底掌握的课程内容会帮助我们理解接下来的每一节课。因此,有些教师努力用简单熟悉的语言解释新内容中的每个方面,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的。简单熟悉的话语就像已经建立的基地一样,学生可以从这块已经完全征服的领土出发,充满信心和力量地去继续征服新领土。

17.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正如所有学习方面的彻底掌握,这样的一种征服是相对的。人类的认识是不完全的,儿童的认识必定要比成人的少。孩子的彻底掌握对成人来说只是肤浅的认识。人与人之间在掌握知识方面也有巨大差异。一个人的思维图只是提纲挈领式的草图,而另一个人的思维图是充满光影变化、色彩丰富的图画,生动地代表了自然自身。由于老教师关于彻底掌握的谆谆告诫,再加上没有考虑到儿童的知识掌握必定比成人的少,年轻教师试图让学生专注于学习某一课,直到孩子们达到了与教师自己同样的认识程度。同样,我们要求孩子用成人的大步伐走路,用成人的粗嗓门说话。我们需要的不是书本要求的对于知识绝对彻底的掌握,而是在孩子理解范围之内的清晰准确的思考和认识。这种认识基于学生以前学会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会帮助他学到更多知识。懂得少的人学到的就少,懂得多的人就会轻轻松松学会很多。“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教师的原则

在真理的本质和思维的本质中都提到了知识定律,因此两次表明了这条定律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它为善于思考的教师提供了具

有极高使用价值的规则。知识定律标明了通向知识的唯一可能的道路,为那些不遗余力遵循它的人提供了最清晰的指引。下面这些规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

1.你想教什么知识,就去发现学生已知的、关于这种知识的事实和要素,这是起点。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他感受到这些知识的广度和价值: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学会更多知识。

3.引导他通过清晰地阐述来整理并且增强认识。这样做会将他带向未知的知识领域边界。

4.从那些相关的事实开始,从那些与已知信息只有一步之遥的事实开始。例如描述所见风景的地理知识或学生去过的某条河流或某座山脉;讲学生记忆中的历史故事;他自己意识到的道德标准。

5.尽可能地将每一节课与之前的内容联系起来,与学生的认识和经历联系起来。

6.注意讲述的过程,让一个事实轻松自然地引出下一个事实,让已知信息引出未知信息。

7.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来分配各个步骤,确保学生完全理解了新知识。每一个额外的事实、原因、证据和推理都可以被看作一个步骤。不要因为拖堂而使那些年龄小的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要因为内容太少而使年龄大的学生感到乏味。

8.从最普通最熟悉的物体和事实中寻找适合达到目的的例子。这些例子会使学生熟悉所学内容。

9.引导学生,让他们从看过或听过的某个东西中,发现可以解释本课内容的例子。

10.让记忆熟悉并保存每一个新真理,以便用它来解释其他真理。

11.激励学生全方位地使用他自己的知识去发现或解释其他知识。告诉他,已有知识为学习更多知识提供能量,已知是认识未知的关键。

12.确保每个步骤都是学生熟悉的,否则下一步也许就是从未知到未知,因此违反了定律。

这些规则适用于各种学习:数学、语法、地理、历史、科学知识以及宗教知识。但是如果教师想要有效使用它们,就需要了解他所讲授知识的本质。科学、历史、哲学、语言、宗教,它们有各自的事实、各自的证明方法、各自的习得和使用定律。科学知识主要通过感官或观察而获得;历史是有关人类的经历;哲学是需要推理的学科;语言代表了思维的形式;宗教是用良心体会的,属于对永恒与神灵的信心。但是无论什么真理,无论它是科学还是圣经,都需要通过已知来到达未知。熟练运用这些规则也许需要某种经验,但是在使用这些规则的同时,那些善于观察的教师就会发现教学艺术中最有价值的秘密。

违规和错误

课程定律的广度和深度也为许多错误和违规提供了空间。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违规情况。

1.让年龄小的学生去学习他们在以前的学习或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新课程或陌生内容。

2.在开始教导新的内容之前,忽略了对学生所学内容和已有知识的认真考察。

3.没有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以合适的方式联系起来,因此没能让学生通过旧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教师毫无计划地上课,好像这些课都是完全没有联系的。

4.把过去习得的知识像货物那样储存起来,没有认识到已经获得的知识是学得新知识的工具。

5.普遍没有做到让学生彻底掌握基本的事实和定义。

6.在开始下一步之前,没有让学生彻底掌握之前的每一步。

7.经常性地延展上课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和注意时间,导致他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因此阻碍破坏了之后的进步,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被拖着走而不是独立地走路。

8.忽视了让学生使用他自己的知识,从而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

9.没有表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旧知识与所教的未知领域之间的联系。

因为这些错误和其他违规行为,学生费力学习的很多知识是那么肤浅、那么支离破碎、那么容易遗忘!人们拥有的真正知识少得可怜,他们获得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地缺乏!大多数人的知识不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真理的宫殿-结构漂亮,用途神圣,而是星星点点的小土堆,就像男孩子们在落满灰尘的马路边把灰尘收集起来而堆成的土堆那样。人们对圣经真理的认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只知道分散的经文和一点点解释。圣经是非常神圣的一卷书,有一个神圣而强大的目的贯穿其中。它是一个整体,由一些深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看待圣经。圣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反映出了上帝永恒的恩典和荣耀,它是上帝的真实启示。但是大多数人只在圣经中隐约看到了表明上帝心意和智慧的几块碎玻璃,以至于在本应该教导和劝导别人的地方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