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复习定律

1.让我们假定,普通的教学过程到此结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一起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承载思想、辅以插图的语言文字已经被教师表达出来,并且被学生所理解;蕴含真理宝藏的知识已经过思考,并且进入了学生的头脑。这些知识差不多完全了,足以供养思想,足以引导行为,足以形成品质。那么,还需要做什么?教师的任务似乎完成了。不!即便不是最困难的,但也应该是最微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已经完成的功课深藏于学习者的头脑中,它是一种潜在的能力,而不是一种真正的占有。什么样的眼睛才能具有洞察力地判断出学生的认知是否清晰、是否准确呢?什么样的双手才能将他已经持有的观点进行加工,以至于它们可以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持久的影响力呢?什么样的过程才能把已经逐渐发展起来的思想潜力确定为积极的习惯?我们的第七条、也是最后一条定律表明了这最终的任务。这条检验定律(对结果的确认和完善)可以表述如下:

教学的完成、检验和证实必须通过复习来实现。

2.这条定律的措辞力图包括复习的三大目的:(1)完善知识。(2)证实知识。(3)使知识学以致用。虽然这三个目的所含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密切相关,都受到同一过程的保障。对于这条复习定律的重要性和价值,我们怎样说几乎都不夸张。没有什么教学时间比花在复习上能带来更多益处了。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条件下,如果一个教师能确保学生进行最频繁、最彻底、最有趣的复习,他就会成为最有能力、最成功的教师。

定律背后的哲理

3.复习不仅仅是一种重复。机器只能重复一个过程,只有拥有智力的主体才能回顾这一过程。机器的重复是和第一次完全一样的再次运转;智力的重复则是对一种思想的重新思考,它必定是一种回顾,具有丰富的内容:它涉及到新的概念和新的联系,并提升能力和熟练程度。

4.复习按照完整性和彻底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有的仅仅是过去这一课字句的重复;有的是对某个事实或词语的迅速回顾;有的是对这个领域最仔细的再次勘察,即把第一次学习仅仅看作是搜索,这一次才是全力占有这片土地。第一种、也是最简单的那种复习形式大多数是重复,而最终、最完全的复习应该是对课堂内容彻底的重新研究。

5.不全面的复习可能包含某一堂课的内容,或包含科目的某一分支,即对某一真理进行了学习,对某一事实或事件、某一难点或问题进行了回顾。全面的复习可能是通过几个大问题对整个领域进行粗略的回顾,或是对这个领域进行充分的、最终的再次审查。每一种形式的复习都有它的作用和用途。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一次真正的复习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和特性。我们将看到,无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还是学习者自发地进行,没有复习的教学是不完整的。

6.一个新课程或新科目从不会在第一次学习中就显现其所有真理。它的新异让人的头脑迷惑,注意力被干扰。当我们进入一所陌生房子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它的不同房间是怎样布局的,我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特征更突出更明显的家具上。我们必须在离开后多次返回这所房子,在眼睛已经熟悉了这个地方和其中的光线之后再次审视这个场所,这样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整个建筑的总体设计和所有房间及其家具的用途。因此,如果学生希望看到某节课的全貌,并能真实生动地理解其意义,他需要多次返回到那节课的内容之中。我们都曾注意到过一个现象:在重读某个熟悉篇章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新鲜有趣的东西。

7.甚至在经过了最认真研读的书本中,我们也常会在一些篇章中惊奇地发现新的意义和真理。尽管我们之前对这些篇章反复地进行了思考,却没有发现这些含义和真理。只有最成熟的莎士比亚研究者才会在这位伟大剧作家的作品中发现最多的新意。对一个伟大的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非常熟悉的人,才会被其中的力量和美感所触动,而偶然去看这个作品的人,却无法感受这种美和力量。因此,真正的复习总会补充学生已有的知识。熟悉内容的人才会发现第一次学习时没有显现出来的真理。

8.圣经学习尤为如此:最后一次学习总是最有趣、收获最多的一次。最让我们惊讶和愉快的是,伟大的牧师能在古老而熟悉的篇章中发现新意。我们承认,这些意义就在经文里,但是漫不经心的阅读却阻碍了我们的发现。有时候,这些意义隐藏在一个词语之中,我们只需要适度强调这个词,意义就会显明;有时候,能这些意义隐藏在不明显的地方,要从文本中巧妙地投射一点亮光使它们显现出来。如果有人想自己尝试一下,那就让他找出熟悉的一段,比如说圣经中的第一句话,把它背下来。首先,像小孩子那样迅速而漫不经心地背一遍。然后,带着所有的感情和思想缓慢而严肃地重复几遍,每一遍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下所示:

起初,神创造天地。

接下来,一边深入思考,一边带较长停顿地朗读这节经文:

起 初,神 创造 天 地。

然后,更缓慢地读,停顿、并将所有的思想集中在这些被强调的字眼上:

起初,神创造天地。

起初, 创造天地。

起初,神创造 天地。

起初,神创造天地

起 初,神 创造 天 地

在不断重复的朗读中,最后呈现出了多少意义!在那个遥远而可畏的起初,神带着永恒的智慧、能力和荣耀显现。他的手创造了众天使、诸天和绿色的地球,漫长的地质和历史时间就这样开始了。这一切是多么的奇妙!

9.至少有一次,最伟大的教师自己动用了重复带来的力量。他接连三次问彼得这样一个问题:“你爱我吗?”在这种充满力量的重复之下,使徒刚硬的心像火一样燃烧了。他的良心和记忆都在迅速地向这位全知的主做出回应,证实自己的爱确实有限。

10.但是,一次复习中的多次重复不是在一小时内完成的,我们可以分散到几天或几周来进行。这样,这些重复就会带来新的元素。时光的流逝会改变观点。在每一次复习中,我们从新的视角审视这堂课:其中的事实会以新的顺序出现,表现出新的关系。在第一次学习中晦暗不明的真理会豁然开朗。当一个人爬山的时候,从每个开阔的眺望点望去,眼睛总是再次看到同样的风景,但是观察者的位置总在变化。风景的各种特征是从不同的角度看见的,但是紧接着的视野总会比之前的视野更开阔、更全面、更包罗万象。

11.人的理智无法仅凭一次努力就一蹴而就地获得成功。由普通事实而来的伟大发现之雏形,往往是要通过一种“理智孕育”的过程方能诞生。心理学家称之为潜意识思考,意思是大脑自身从我们已经学到的事实中继续探索我们未知的东西,直到发现新的真理。有一个虽不全然准确但却更简单的解释:不断前进和成长的智力不断到达新高度,不断获得新光照,因此新的真理就显现出来了。某次新体验或新观点成为理解旧课程内容的关键。第一次学习中没有显明的东西在复习中显明出来。智力就像一个艺术家,他起先只勾勒出轮廓和被分解的部分。多次回到每个部分之后,画作想要表达的概念才会从丰富的光影中表现出来,栩栩如生、完整完美的图画才会完成。

12.“谨防精通一本书的人”,这句古语的意思是:反复阅读同一本书,使这个人对这一主题精通纯熟,从而使他成为这一领域中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正是频繁的复习,赋予他这种能力。

13.记忆也需要经常重复,这是记忆力持久并且随时回想知识宝库的必要条件。记忆力完全依赖于概念之间的联系,即脑海中的某个概念通过过去的联系,回想起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些概念。由于每次复习都巩固了旧的联系,让人更熟悉它,因此每次复习都会建立新的联系。只学过一遍的内容最终只能被遗忘。只有经过反复彻底复习的内容才会融到入我们的思想结构中,成为我们永久知识的一部分。学生永远记住的知识才可以真正衡量出他的进步,而非他一次学习和背诵的东西。一个刻骨铭心的事实胜过随后被遗忘的数百个事实。

14.不仅要认识真理,而且要知道它的应用-完全地拥有它,就像拥有每日交通所用的硬币或日常工作所用的工具和材料那样,这就是学习的真正目的。这种准备就绪的知识绝不会通过一次学习而获得。只有频繁、彻底的复习才能让头脑掌握真理并且自由地运用真理。手工中有技艺,同样学问中也有技艺。两种技艺都有赖于习惯,而习惯是重复的结果。

15.真理造就品行、陶造性格的力量,只存在于通过重复而变得熟悉的真理之中。过路孩子的一阵活蹦乱跳,不会为我们踩出生活的道路,只有双脚来回不断踩踏才会踩出这样的道路。如果我们想让任何伟大真理支撑并管理我们的生活,就必须经常地学习这一真理,直到它最终固定在我们的头脑中,并且开始指挥我们的意识,将它的光芒稳定地照射在与之相关的每个行为和意志上。

16.我们都知道,格言和谚语的影响力来自于人们随时可以想到或回忆起它们,来自于因着人们的一再重复它们而凝聚起来的力量。因此,最能影响我们的圣经经文是那些反复使用后变得熟悉的经文,它们会随着情境的要求而出现在我们的头脑中。数千人听到布道后无动于衷,却因为熟记的文本而改变信仰。

17.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复习不应当只是教学中的锦上添花(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就可以省略),而是所有真正教学的七大必要条件之一。不去复习就意味着任务只完成了一半,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失去了任何印象。复习定律是基于于普遍而不变的智力定律。也许复习的进行并不总是正式且有明确计划,复习的形式也许不同—有的是教师命令的行为,有的是学习者个人的决定,但是缺乏了任一形式的复习—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重复,教学就不会成功。圣经中“令上加令,律上加律”①的规则就是对这一真理的认可。

18.复习过程必须要根据所学的科目、学生的年龄及程度而有变化。对年龄小一点的学生而言,复习差不多就是简单的重复;对年龄稍大点的孩子而言,复习意味着认真地重新研究学习内容,以便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数学原理的复习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道如何实际运用来实现;一个科学真理可以通过研究或分析一个新物种、补充证明同一真理的事实而得以巩固;我们重新研究历史书中的一个章节可以有两种方式:通过提出需要用新观点回答的新问题或通过将它与另一个作者的新论述相对比;我们对某一圣经真理的复习可以通过它对心灵和良心的新影响来实现,或者通过它在我们对生活中的责任和事件做判断时,所提供的新视角来实现。

19.圣经比其他任何书都更需要复习,圣经的复习也是最有价值的。如果圣经真如人们所宣称的那样是上帝的话,那么圣经不仅是最有价值、最需要重复学习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熟悉圣经知识。圣经中的伟大真理应该像圣灵一样住在我们的内心和良心中;圣经中的语言应该像圣山里的回音那样萦绕在我们的记忆中。圣经中的话语和训诫应该像命令和预言那样清楚准确地存留于我们的思想中。圣经中高深而神圣的教义、威严而重要的训诫、充满祝福的应许、令人崇敬的历史和预言都应该像天堂的熟客那样居住在我们的头脑中,或者更确切地说,成为一种具有塑造力的神圣力量,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所有行动和决定。对我们来说,圣经中存留在我们心中的那部分(而不是放在书桌或书架的那个大部头),才是真实的上帝的话语,才是我们属灵生命的每日灵粮。

20.有的操练让我们回忆起需要复习的真理,这种操练就可以成为一种复习。回忆起学过的任何一个事实或真理,然后去运用它,这是一种最实用、也是最佳的复习方式。没有什么能比这种方式更能让真理牢牢驻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没有什么方式能让我们对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依次背诵乘法口诀中连续的倍数和乘积来学习乘法口诀表。当我们反复复习、并在日常的计算中使用乘法的时候,我们就会掌握它,以至于几乎不用大脑思考,答案就出现了。这样,乘法口诀就像智力固有的一部分那样为我们所用了。习得母语中数千毫无规律的字符和习语,这是人类大脑习得任务中最复杂、最奇妙(因为最无序)但也最完美的部分。只有日常不停的重复和使用才能让这些字符和习语嵌入我们的记忆中、内化为我们的智力习惯。这样,看到它们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就能够跟上快速的思维活动,使得语言习得成为思想过程本身的一部分。

21.拥有技能的工匠和专业人士能即刻想起它们所从事的艺术或职业中的原则和过程-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得心应手,就在于日常实践中无数次的重复行为。这种复习适用于以下所有情况:要求学习者将学过的真理运用于解答普通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实施某个过程、完成一系列活动等。提出问题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复习过,或者找出需要通过所复习内容才能解答的问题,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要掌握的艺术。

22.我们绝不能忘记在复习过程中对钢笔和铅笔的使用。除了眼睛,手也是智力天生的老师,没有比需要手帮忙而更有效的复习了。所有科研工作中普遍进行的实验室工作,证明了动手所带来的力量。有创意的教师会在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很容易地找到需要用钢笔或铅笔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列出前几堂课中提到的人、物、日期、地点或距离;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组织事实或事件;要求学生画地图、列计划或画出地点或事物;要求学生简短地写出问题的答案。这些活动都赋予复习过程巨大的价值。

23.在学习圣经的过程中,这些用铅笔或钢笔进行的复习不仅特别容易操作,而且特别有价值。圣经中的传记、历史、地理,圣经中的教义、应许、训诫和责任,圣经中的比喻、神迹和预言,圣经中的族长、先知、祭司、士师、国王、使徒、罪人、圣徒,圣经文本的非凡类别和多样性,都为我们的手写任务提供了无尽而有益的领域。

教师的实用原则

以下是诸多实际可行的复习方法中最有用的一些原则。

1.视复习为一种习惯。在等待其他任务的空闲时间中,或当教师或同学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都可以进行复习。

2.要有固定的时间用于复习。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然后把这两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的复习不可以停止。

3.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迅速回顾一下刚刚讲过的内容,注意那些尤其需要记住的要点。

4.上完五六课后,从头复习,每天复习两课或三课。复习的顺序可以是这样的:首先,简要复习最开始教的两课,第二天复习后面教的两课,以此类推;其次,更认真地复习前一天所教课程;再次,复习当天的内容。当然,这些复习必须与课堂内容的时间成恰当的比例。如果课堂内容时间短,复习也要简短。好教师会留出每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复习。这样,虽然节奏慢一点,但是学生绝对会进步。

5.只要有参考以前所学内容的机会,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机会,让旧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新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对旧知识有新的理解。

6.教师可以让所有的课堂内容成为对之前内容的复习:在某种程度上,后来的内容依赖于以前的内容。

7.学过一遍后要尽早进行第一次复习,这样就会保持记忆。之后,偶尔复习就可以了。

8.为了进行快速、容易的复习,教师需要记住大量学过的内容,以便随时使用。这样,他就能在任何空闲时刻,对这门课的任何一部分内容即兴地进行各种复习。当学生看到教师这样重视对所学内容的复习,他就会热切期待、随时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

9.针对旧内容提出新问题,针对旧文本举出新例子,针对旧说法提出新证据。这些活动会让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的兴趣,以至于他愿意回到旧的内容中去重新钻研,因此他不知不觉中就对旧内容进行了复习。

10.最后的复习绝不能忽略。就像看地图一样,教师需要对学过科目的所有部分进行熟练的归类和综合性查考,让学生感到自己对所有内容都了然于心。

11.找到尽可能多的对所学科目的应用。每种深思熟虑过的应用都包含着一种有用且有效的复习。

12.不要忘了铅笔和钢笔在复习中的作用。这种复习可以在课外完成,它的作用不言自明。

13.让班上的学生就前几课内容进行提问,这是一种有趣的复习方式。如果经常这样做,学生就会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主动学习。

违规和错误

读过之前几章规则和说法的人,都会不断出现违背最后一条

教学定律的情况,这是普遍现象。但是,费时费力的教学工作为何收效甚微,只有那些认真考虑过这一现象的人才知道它的灾难性后果。当我们的学生开始当教师的时候,他们“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他们”①。他们总是在学,但是“终久不能明白真道”。②虽然缺乏复习不是问题的唯一原因,但是彻底的复习会弥补来自于其他方面的错误。好比我们把水倒进破裂的储水器中:复习虽然不能马上增加倒进去的水量,但是它们会阻止进一步的泄露。

第一大违背定律的情况是对复习的全然忽略。这是那些一无所成的可怜教师所做的荒唐事。

第二大违背定律的情况是不充分的复习。这是那些匆忙赶进度、缺乏耐心的教师所犯的错误,他们急于讲完课本,而不是让学生掌握所学。

第三大错误是将所有复习推迟到季度末。到那时候,内容全忘了。复习相当于匆忙地重新学习,学生提不起兴趣,复习没有效果。

第四个错误是将复习简化为机械地重复最初问过的问题和答案。这种复习徒有形式却没有果效。

复习定律完全发挥作用,需要学习者有新视野。学生需要对本课的真理重新进行清晰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需要与第一次学习联系起来,就好像艺术家的最后几笔遵守了他起初的略图;又好像学生被派往生活的战场前,将自己的武器做最后的检查和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