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定律

1.万物皆有规律,这是现代科学的核心事实。人类或自然界中没有一种力量不是在定律的支配下运行的;物质或精神领域中没有一种效应不是依照定律发生的;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和各种运作永远保持均衡,这是自然定律中最简单的概念。在无法抗拒的规律作用下,原因导致结果,结果顺应原因而产生。事物按照它们存在的规律而成为其自身。认识任何一个事实的规律,就是认识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最深刻的真理。自然界的这种统一性成为所有科学和实用工艺的基础。永恒不变的规律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支配,在任何真正的科学中都是首要条件。实际上,精神有其自由,但是在这些自由领域中不会发现违反规律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就像天空闪烁的星星或海上航行的船只那样,教师也是规律的臣服者。我们很容易找出许多对于教师岗位和教师工作非常重要的资质。如果可以达到人们对于这一职业的普遍要求的话,那么教师将是一个模范的男人或女人:他的举止无可挑剔,他的道德毫无瑕疵,他智慧无过,判断公正,充满爱心,意志坚定,工作起来不知疲倦,本着良心说话做事,学习上显出天分,像天使一样仁慈。总之,他或她就是人类所有可能的优秀品质的集合体。当然,美好的性格和稀有的品格,是我们希望在年轻人的教导者身上所看到的,因为即使这些品格对他的实际工作没有多大作用,至少可以防止学生因为他的行事为人而受到伤害。但是如果我们从资质目录中一一去除那些对于教师工作并非不可或缺的一些要求,我们最后不得不留下对于教学绝对必要的一项:对所教内容的认识。那么,教师定律-限定和描述教师的规律-就是:

教师必须熟知他要教的内容。

定律背后的哲理

2.似乎很容易证明,一个人不可能在没有知识的情况下教书。无中怎么能生有,或者说黑暗怎么能产生光明呢?证明这一定律似乎就像宣布自明之理一样。但是当我们深层次研究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基本事实-它恰好是关于教师行为和教师身份的定律,没有其他特征或资质更具有这样基础性、实质性的特点。如果我们倒过来念,这个定律会揭示出一个更深刻的事实: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必须传授出去。人的内心有表达的渴望和需要:以某种方式—不论是语言还是行为—把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抒发出来(一旦它们变得足够清晰和强烈),这是人的本能冲动。在教学中,这种冲动就转化为教学激情。“我的心在我里面发热;我默想的时候,火就烧起,我便用舌头说话。”其他动机或冲动也许会掺杂起来并且发生作用,但是表达的渴望是主要的、基本的原因。由于看到异象并发现真理而火热的心,迫使我们去讲述或教导,而教导胜于讲述。

3.“熟知”(Konw)这个词在教师定律中处于中心位置。知识(Knowledge)是教师用来工作的材料,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知识的本质中探寻这条定律的依据。人们所说的知识包括各个层面,从模糊地瞥见一个事实或真理,到完全熟悉这一事实或真相真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观念、它的美感以及它的影响。(1)我们对一个事实的认识可能非常模糊,只是在别人提及的时候才知道它。(2)我们对它或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自己回想起来或给别人大概描述一下。(3)我们对它可能有更多的了解,可以随时对其进行解释、证明和举例说明。(4)我们对它的认识达到了认识的顶点:我们可以如此清晰、如此深刻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各种更广阔的应用,以至于这一真理的重要性、显赫地位或它的美好会打动我们、激励我们。对于这样解读、这样认识它的人,历史才称其为历史。圣经只有通过内在之光去阅读时才是神圣的。最后一种形式的知识必须体现在真正的教师定律中。

4.我们无法断言,没有这种完全的知识就不能教学。同样,彻底了解课程的人未必能够成功地教学。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不完全的认识必然会导致不完美的教学。一个人无法教授他自己不懂的东西。或者说,即使在教,他也不了解自己所教的东西。但是教师定律只是教学定律中的其中一条。教学的失败可以源自于忽略了教师定律,也可能来源于违反了其他定律。因此,成功也可以来源于遵循了其他规律。一个目不识丁的妈妈也许会激发起儿子的抱负,以至于他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自己学习书本知识。许多教师只能用心准备好当天的课,设法教学生学会当天的内容。但是带着局限的知识去教学生必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教学过程也会非常艰难。

5.一个真理只能在与其他真理发生关联时,才能被人完全地认识,即通过比较与其他真理的相似性得以认识。一个只被局部认识的事物无法呈现出与其他事物相类比时的千姿百态。它只是孤立地存在,沉闷而空洞,一半事实一半虚幻。人眼捕捉不到它与其他事实的相似点,也找不到任何有意义的关联。我们徒劳地想象,希望找到一些丰富而美好的比喻,来美化处于模糊轮廓中或处于碎片状的残缺事实。只有在清晰可见的众多事实中、在清楚认识的各种真理中,我们才能发现重大事实的全貌以及更广阔真理的朦胧轮廓。举例说明的能力-教师艺术中主要的核心能力-只来自于对知识的清晰认识和熟悉程度。一知半解的教师仿佛是瞎子领瞎子,举着没油的灯毫无用处地带路。

6.让我们以学校地理课所教的普通事实为例。圆形的地球,延伸的海洋和大陆,山川河流,住满了人的国家和城市,这些内容在只有半瓶水的老师和他的学生眼中是多么的枯燥乏味。但是在赫谢尔、达纳、该月特这样伟大的宇航员、地质学家、地理学者眼中,这些事实是多么宏伟壮观。这些人看到了各种事物经历漫长的运行变化过程的原因。太阳系和其他星系的不停运转,地球永久的变化过程,潮起潮落和狂风暴雨的洗礼,江河湖海的流动,各大洲缓慢的起伏,不断的气候变化和季节更替,自然和人类多姿多彩的出生、成长、衰落的过程,这些现象都是由某些原因引起的。这些亘古不变的原因和变化过程不仅塑造了这个巨大的星球,而且使得无数类似却更辉煌的星球充满这无限的宇宙。对这些人来说,地理仅仅是宇宙科学和宇宙历史中的一个篇章,从亘古不变的事物中获得了亮光和意义。圣经真理也是这样:对于那些无心的读者和没有热心的教师,它是那样的苍白乏味;但是在那些结合历史、科学和经验来研究它的人眼中,那些神圣的事实和真理是多么的光辉灿烂!

7.然而,教师定律还可以更为深刻。在我们切身感受到真理之前,我们必须清晰地理解它。无论在哪个学科中,只有真正的学者才会对自己学科的伟大保持有增无减的热情。正是因为有了清晰的思想,他们那诗人和演说家般的惊人才华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才天生成为人类的教师。休·米勒这位博学的地质学家,凭借他敏锐的眼光和动人的文笔记录并解释了“岩石的见证”③;开普勒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着迷于显露在他眼前的星星的奥秘;阿加西②深深地沉浸于对远古时代鱼类的研究,以至于没有时间去作演讲报告赚钱。对所教内容一知半解的人一定是冷漠而缺乏活力的教师;但是灵魂被所教内容点燃的人洋溢着极富感染力的热情,他自己对于学科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也激励了学生。当伟大的使徒保罗带着无法压抑的热情,讲述在他的记忆中如此生动、在他的情感中如此鲜活的故事时,非斯都(Festus)几乎惊呆了,他大声说:“你的学问太大,反而叫你癫狂了!”

8.有了这种清清楚楚、酝酿已久的对于真理的炙热情感,才有了我们大为称赞和仰慕的教师和牧师身上表现出来的执着和热情。在这样一位教师的思想和情感中,甚至那些普通事实都变得非常重要。历史变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图景;地理学的发展深入地影响到人类王国在大陆上的扩展延伸;天文学变成了发光星球和星系的列队行进;圣经真理由于神性的存在而令人起敬。当一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如此灿烂地闪耀着现实的光芒时,他怎能不会表现出执着,怎能不激发学生的灵感呢?

9.对知识的通晓唤醒了教师的所有能力,并使之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同时,对知识的了如指掌使他可以毫无拘束地掌握和使用这些能力。熟悉课程的人不着急不慌张,不用每次提出问题的时候都得去教科书中找答案。因为他了解他应该知道的学科,所以他熟门熟路,悠然自得地观察班里学生的学习,胸有成竹地引领着他们的思想走向。他随时准备看到并且解释他们模糊的真理认识,去除他们认识真理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帮助并且鼓励他们进行艰辛的研究,他那娴熟的引导就像微弱的光芒照进了完全的黑暗中。

10.教师现成的知识有助于带给学生们所需要的信心。我们带着热切的期望和喜悦之情跟随着这位向导,因为他通透了解我们希望探索的领域。相反,遇到一个无知的、不胜任的引导者,我们只能无精打采地、不情愿地、拖拖拉拉地跟着。当孩子们发现教师对所教课程表现出无知或没有准备的时候,他们也会本能地排斥他,正如士兵不愿意跟随一位没有能力的长官。这些并不是全部。正如牛顿、洪宝德、赫胥黎这样的伟大学者们点燃了公众对于带给他们(伟大学者)荣誉的科学领域的兴趣,拥有成熟的知识体系的教师,也唤醒了学生们更多了解他所擅长领域的渴望。在一位活跃的学者或者基督徒眼中,科学与宗教从来没有如此接近过。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是拥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有时候也会缺乏激励学生热爱学习的能力,而这种缺乏对于所有成功的教学却是致命的,尤其是在少年学生的教育中。因此,知识有限却能够激励学生的教师,强于学识堪比阿加西却不能激励学生的教师。禁锢在鸡笼里的母鸡也许会咯咯叫,鼓励自己的孩子们奔向她自己无法到达的天地;而母鸡自己出去觅食,却把孩子们留在鸡笼中的时候,小鸡们的命运将会多么悲惨。

11.这就是这一首要教学定律中蕴藏的深刻哲理和广泛意义。可以这样理解,这条定律清晰地描绘出一种除了那位伟大教师-耶稣以外无人完全认识的宏伟理念。虽然不能完全知晓,但是每一个真正的教师必须或多或少地尝试去了解。这条定律科学而确切地定义了成功教师工作时必须拥有的能力。从教孩子说话的母亲,到科学界教书的泰斗,对着听众讲话的演说者,教导会众的布道者,这条规则无一例外地发挥着作用,不允许任何相背离的情况发生。它处处断言,教师必须懂得他要教授的内容。引导教师准备工作的每一项实际规则,必须来源于这一基本定律。

12.在那些来源于教师定律的规则中,以下这些是最为重要的:

(1)带着新的眼光准备每一次课。去年的知识肯定已在某种程度上变为了旧知识。只有新的概念才会让我们感兴趣,进而激励我们。

(2)在每一堂课中寻找它与人们更为熟悉的真理之间的类比性和相似性,因为教师用来教会学生这一课的例子就源于这些类比和相似点。

(3)研究所上的课程,直到它的内容能用人们熟悉的语言表达出来。清晰思维的最终证据和成果就是清晰的讲述。

(4)发现这一堂课中的几个事实和真理之间的联系和自然顺序。在每一种科学(的高峰)中,存在着自然的攀登道路:从最简单的观点到最崇高的展望。每一节课也是这样。真理殿堂不是杂乱事实的混乱存在。

(5)寻找这一堂课与学生的生活和责任之间的联系。真理的实际价值存在于这些联系中。

(6)自由地使用各种教具,直到真理在你自己的眼前清晰呈现时才能停下来休息。

(7)探寻一个研究对象的所有事实和观点,但是要确保掌握其中一些事实和观点。透彻认识一个真理,强于一知半解地认识一百个。

(8)花时间研究每一堂课。如果可能的话,提前几天做这件事。当我们有时间的时候,万事都会效力于任务的完成。当我们没有时间的时候,一切都变成了完成任务的障碍,让我们陷入匆忙之中。我们的思想不断研究着之前学习的功课,收集着新的兴趣点和例证。

(9)做好研究计划,但你的研究可以超过计划范围。我曾经有意地提出了一个有助于圣经课程研究的计划,用“BIBLE”这个单词的字母来表示。B—能找到这一课程内容的书,书里标明了作者、日期、目的和内容。I—学习这一课程的目的:其中的事实和对这些事实的解释。B从这一课程中可以获得的祝福和益处。L-因为无法学会或遵守而可能带来的损失。E-例子、经验、训导。针对每一点的时候,教师要向自己提问,努力思考,直到找到答案,而且必须是真正准确的答案。是什么?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这三个问题提供了更完美的助记口诀。这些问题需要更科学的研究,并且可以适用于所有知识领域。

(10)不要拒绝与这一学科有关的好书的帮助。购买或借阅好书,如果必要的话甚至可以恳求别人。但是一定要从真正的学者和大思想家那里获取帮助,这些帮助至少足以启动你自己的思想。不要在没有深刻、自主的思考时去读书。如果可能的话,与一个有洞见的朋友谈论你要上的这一课,因为碰撞经常会产生火花。在没有这些帮助的情况下,将你的观点写下来,因为钢笔尖可以深深地挖进真理的矿藏。把思想写出来经常会除去其中的渣滓和晦涩之处。

违规与错误

13.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通常出现的违规情况,对这一定律的讨论就是不完整的。有人说:“成功的奥秘就是不犯错误。”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即使是最好的教师,也可能会由于一些细小、无意、粗心的错误而破坏了最认真、最仔细的工作。

(1)对学生的不了解经常诱使教师忽略所有准备和学习。他认为,无论如何他懂的要比孩子们多,他会找到要说的话,或者最糟糕的情况下,他的无知可以不被学生发现。这真是一个可悲的错误,通常让教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些聪明好学的学生肯定会发现教师的欺骗行为,从此这个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信誉将荡然无存。

(2)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功课是学生的任务,而不是他们的工作。他们还认为,有了手头的书本,他们就足以确定孩子们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与其由于明显的无知和冷漠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如坐在一边,让懂得这一课的一个学生去测试其他人。

(3)另外一些教师匆匆浏览过一遍授课内容,然后总结说,尽管他们还没有掌握,也没有认真思考过,但是已经收集了足够的材料来填满这短短的一小时。如果需要的话,他们会通过漫不经心的谈话或故事来弥补他们知识的不足。或者说,在缺乏时间或无心做任何准备的前提下,他们会放弃所有教学的想法,用他们能够想得到的练习来填充这一小时。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抱有这样的希望:既然主日学校是个好地方,孩子们只要到了这里就会有收获。

(4)更严重的错误情形是这样的:有些人无法找出这一课要讲的任何内容,于是把别的东西带到了课堂上,从而使这节课成为满足他们自己喜好的工具。

(5)有的教师华而不实,假装有学问:他用学生听不懂的一系列夸张言语来掩盖知识的缺乏,以聪明的口吻郑重地说出一些陈词滥调;或者向学生们夸口自己多么有学问,了解的信息多么深刻,却没有时间在他们面前展示。这名教师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懒惰和无知。这种做法如果不是恶作剧的话,那也是更加低劣的错误。

因此,大部分教师要么在完全没有必备知识的情况下去工作,要么仅仅做了部分的准备就去工作了。他们就像没有带任何信息的信使,而且欠缺那种新知识本身就能带来的能力和热情。因此,如果还有希望的话,我们似乎还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期待从这个劳动力大军中收获丰厚果实。让这一基本的教学定律得到彻底遵行吧,或者至少在教师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完全遵行,那么在我们的学校中就会出现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会马上增加教师的数量,并且加倍改善他们的教学效果。常常暗淡枯燥的教室将会变得充满生机,好像有生命之光照进来一样。教师和学生不再拖拖拉拉地去做令他们厌烦的事情,而是期待着去学校,就好像欢欢喜喜地去吃大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