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序
经历一场丰盛的生命之旅
「是大觉醒,抑或是和缓的激荡?」这是近来评议者论到耶稣子民所发出的质疑。这个问题也很适宜用来质询弥漫于一九七〇年代的信仰奋兴。全面肯定我们这个世代的信仰热诚,或许言之过早,但无庸置疑的是,有为数惊人的芸芸众生,正热切寻求与神之间的一种直接、立时,且属于个人的经历。
为了帮助这些人,特别是在福音派基督教传统下,寻求活泼灵里经验的人,我在祷告的带领下,从大卫布莱纳 (David Brainerd)的日记、手扎及信函中,选录出篇章, 加以汇编。布莱纳(一七一八〜四七)是在早年美国殖民地时代所历经的大觉醒时期中,因着前往印第安人中间作工而名闻遐迩的一位年轻、勇气十足的宣教士。首先是爱德华滋看出布莱纳是一位祷告生活的巨人,光是他个人献身的典范, 就「足堪竭力效法」。
当然,我们不能也不该一成不变地循行他所走过的道路, 但如果我们花时间身历其境般地代他行完一生,必将多少窥探出他认识神与服事神的强烈欲望,以及他如何独具心裁地将宗教信仰沉潜于活跃的部份,又同时揉入一个降服的生命之中。
当我们自己寻求与神有更深邃的相遇时,布莱纳能够给我们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
第一,布莱纳为我们立下了一个绝对忠于神的极佳典范。 在一个世代中,当许多从公、从商、劳动工作、理家,甚至教会人士纷纷保留或打消他们个人所作承诺之际,遇见一位全然献身的人,何止令人振奋不已。极少有人像这人一般地渴慕神。他给我们一个持守信仰的绝佳榜样。
第二,布莱纳帮助我们区分外表的虔诚和真正的基督徒经历。他向来仔细分辨他所谓的真信仰和假信仰。他的观点向美国当代信仰觉醒中一切的假冒、夸大渲染、滥情及意见分歧提出挑战。今天的我们正需要他那种不单注重主观感觉, 且更看重神的荣耀的祈祷般地自我省察。
第三,布莱纳激励我们参与宣教事工。信仰的操练本身不是目的;相反地,它是服事生涯的预备。爱德华滋编辑与出版的《布莱纳牧师日记》,成了大觉醒的原动力,同时也驱动了英、美日后的福音复兴,后者是可以从约翰卫斯理和亚斯理(Francis Asbury)的著述中得到证明的。进一步来看,这本完整的传记推动了现代宣教运动,直接影响诸如前往印度的克理(Willian Carey)和亨利马丁( Henry Martyn)等宣教先锋。在我们的世代中,于南美奥卡族 ( Auca )印第安人中劳苦的吉姆艾略特(Jim Elliot),即视这些传记为密友,诚心从中寻求指引。布莱纳的宣教热忱的确颇具有感染力。
第四,布莱纳往我们内里,注入对世上被遗忘而一无所有之人群的怜悯同情。在他开始向印第安人宣教之时,他捱过一段文化适应导致的痛苦时期,但是他及时完全认同了他们,并且爱他们,用他的话来说,他们成了「我亲爱的羊群」。布莱纳是当时少数几个眞正了解印第安人,且愿意积极同他们生活、工作与共的白人中的一位。而现今当我们对美洲印第安文化遗产有了重新体认,并想尽方法保护我们这些弟兄的尊严、财富及对他们的允诺的时候,布莱纳的经验就显格外得贴切了。
这本选集主要的数据源分别是杜艾特(Sereno E. Dwight)所编的《布莱纳牧师传——赴印第安人中的宣教士》,以及爱德华滋牧师所编之《布莱纳牧师日记》于一八二二年在新海文(New Haven)由康渥斯( Converse)印行出版。杜艾特版本的弥足珍贵处,在于它是第一个按年代顺序编排,包括布莱纳所有作品的版本。这本传记不只包含了布莱纳的私人日记,亦且网罗了他的手扎(致「苏格兰基督教知识推广协会」委员之报告书)和重要私人信函。我从他的作品中选出许多片断,加以整理成四十篇一系列的默想集,每篇包括一个主题、作品本身,和一则由我执笔,用以帮助读者响应布莱纳思想的祷告。出这本选集并不希望只被读者当作历史或传记来读,倒是应该以相同于作者当初写成时的那番祷告的心,去对其内容进行创意性的广泛吸收。我将这本选集分为五大部份:分别是深刻的个人交托、向神荣耀的朝觐旅程、心灵的黑夜、大觉醒以及与神联合。就某些方面而言,此种划分方式正好符合传统神秘主义的主要阶段, 但就某些例子而言,布莱纳的经历却不尽相同,正如我们以后将看到的。
凡是读者均被邀开始一段与布莱纳同行的旅程。这趟旅程分两个层次进行:内在的神秘主义之旅,和外在的宣教之旅。但超乎一切之上的是——这是一趟矢志彰显神的荣耀的旅程。
本信仰选集秉持着一个坚定的信念,相信布莱纳不仅对神学生、牧者、宣教士,并且对所有寻求更深敬虔生活,和更有效个人见证的基督徒,都是一位最佳的指导良师。或许借着重新展读这本从布莱纳的传记中摘录而成的选集,将再次鼓舞一些青年男女,往本乡或遥远异地的某处艰难宣教工场,去服事那世上感觉孤单、被遗忘,却已觉醒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