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在各地巡回讲道

摩根卸下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牧职之后,澳洲墨尔本(Melbourne)康宁士街公理会教堂(Collins Street Congregationa1 Church)来信邀请他去澳洲负责讲道。由于当时正值世界大战,英国政府严禁妇女和小孩在战时从海路出国;摩根若要前往澳洲,只能独自前往,不能携眷随行。故此,一九一七至一九一九年,他停留在英国两年。

一九一七年,基督教男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在伦敦的北部的迈德美公园(Mildmay Park)附近,买了一些物业作培训中心。青年会秘书长耶柏爵士(Arthur Yapp)邀请摩根提供协助。摩根于是应邀在青年会作培训和释经的工作。另一方面,威斯敏斯特教堂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牧师,主日讲台仍由摩根负责,一直到一九一八年五月,其空缺才由纽约第五街长老会教堂(Fifth Avenue Presbyterian Church)的牧师朱伟德博士(Dr.John Henry Jowett)补上。两个月后,青年会也聘请了格洛弗博士(Dr.T.R.Glover)接替了摩根的职务。

摩根在伦敦的公理会教堂中,每一间至少讲过一次道,但是他最熟络和最感亲切的,是伦敦北部的海贝里•夸兰教堂(Highbury Quadrant Church)。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贝里•夸兰教堂长达十四个月没有牧师牧养,其间摩根多次前往讲道。一九一八年九月,摩根答应该教堂再负责讲台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士兵陆续由战场退伍回来,一九一九年五月时,海贝里•夸兰教堂点算一下人数,知悉信徒中,有八十一人没有回家。在追思聚会上,公众虔敬地肃立着,聆听摩根逐一地读出受难者的名单;末了,摩根以希伯来书十一章十三节为讲题。“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一九一九年八月七日,摩根乘搭海轮前往美国作巡回讲道,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也是最有果效的时期。在接下去的六年半中,他巡回美国和加拿大各地,跨越了十五万英里的路程,讲道超过三千多次,事奉的门为他大大敞开,他的视野也为之无限地扩展。

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North Carolina)夏洛特(Charlotte)的《长老会模范报》(Presbyterian Standard)赞誉摩根是解经家王子(A Prince of Preachers),说摩根即使把经文读上论百次,总是有新的亮光,绝不会老调重弹、千篇一律;该刊物又说,难以理解摩根会有这么大的恩赐。

一九二三年春天,摩根在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马桑涅达泉(Massanetta Springs)主持了一个查经聚会,参加聚会的威廉•哈德生牧师(William E.Hudson)说出他的感受:“摩根博士,世界上拔尖的解经家,正处于最巅峰的状态。他对圣经原文的深奥认识和对历史的渊博知识,使他成为众人信服的导师。”

在北卡罗莱纳州的蒙特里特(Montreat)主持美南长老会夏令退修会(Southern Presbyterian Summer Conference)的林格博士(Dr.Walter L.Lingle)作见证说:

“在一九一○至一九二四年之间,可容二千五百至三千人的会场总是坐满了人,讲员都是从大西洋两岸邀请来的有恩赐的讲员;根据我个人的判断,摩根是其中最伟大的讲员和最出色的解经家。”

摩根在美国的服事产生了重大的震撼力;他在加拿大各地的事奉也引起了同样程度的反应。每当摩根在加拿大的一个地方主领一个查经聚会之后,多伦多(Toronto)的圣经教育使团(Missions of Biblical Education)都会接获许多信件,述及摩根的聚会所带来的信息是多么令人蒙福,而其影响力则是极其深远的。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Halifax)松山学院(Pine Hill College)的校长马金农(Clarence Mackinnon)确信,没有人,像摩根那样,透过解经,大大地帮助了加拿大的众教会。马金农又说,我在加拿大听过他讲道和查经论千次,但是没有一次是枯燥无味的。

加拿大的罗宾逊博士(Dr.F.A.Robinson)忆述:

“摩根的祷告是这么迫切,他所显示的信心,说明他是一位认识神的人。我总是觉得,在他的祷告里,他一直认识到救主所教导他的: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说到查经,摩根说过,他在下笔写出埃及记释经书之前,至少反复读了出埃及记四十遍。摩根喜欢引用他的朋友哈顿(John A.Hutton)的一句名言:圣经的经文若没有属灵的内容,是供应不了生命的。”

摩根非常谦虚,从不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有一次加拿大蒙特里尔(Montreal)的一个长老会教堂请他讲道,他负责下午三时和晚上八时两堂道,而他的同工则负责中午那堂道。当摩根发现,在告示牌上,他的名字是用大号字而他的同工的名字是用小号字时,他立刻提出抗议,坚持告示牌上两人的名字必须一样大小。

一九二六年一月至五月,摩根有五个月之久,在美国俄亥俄州(Ohio)辛辛纳提(Cincinnati)第一长老会(First Presbyterian Church)担任牧师,与他同时担任牧师的是他的长子宝丝瓦•摩根(Percival CamPbell Morgan)。父子连手带领一个教会,被视为美国教会历史上的美谈。

一九二七年十月,摩根到洛杉机(Los Angeles)的百奥拉神学院(Biblical Institute of Los Angeles)担任教职。十一月间,该神学院教务长麦因尼斯博士(Dr.John Murdoch MacInnis)著作了一本书《渔夫哲学家彼得》(Peter,the Fisherman Philosopher),麦因尼斯特别邀请摩根为该书写了序言。摩根在序言中,说该书最大的价值,是帮助那些当时被争论所困惑的人,并说该书澄清信徒们有关基要派的一些信仰问题。

没有料到,该书出版后,该神学院的董事中,有几位属于正统基要派;他们受到基要派领袖莱里(William Bell Riley)的影响,抨击麦因尼斯信仰不纯正,结果麦因尼斯被迫辞职。

摩根是麦因尼斯的朋友,认为麦因尼斯并非新派(Modernism)。对于正统基要派这样诬陷麦因尼斯,摩根感到十分愤慨,他于是于一九二八年底辞去百奥拉神学院的教职。

一九二九年九月,美国费城(Philadelphia)的会幕长老会教堂(Tabernacle Presbyterian Church)一时找不到牧师,就聘请摩根出任牧职,摩根欣然接受。摩根主持该教堂的第一次主日崇拜时,出现了该教堂二十五年来从未有过的众多人数。一位担任教授的信徒对摩根说,你在这里作的是破冰的工作;摩根回答说,不过我发现冰块底下的水是温暖的。

到了一九二九年底,摩根已经奔驰了七十一万四千英里,横渡大西洋四十九次,讲道两万次。不论从什么角度衡量,这表现是令人惊喜的。他的秘诀就是,每天亲近神,从神那里支取力量。

一九三○年位于美国波士顿(Boston)芬道(Fenway)的哥登神学院(Gordon College)聘请摩根前往讲课。这样一来,身兼牧职和教职的摩根,每周要抽出时间,辛苦地往返于费城和波士顿之间。当火车飞奔在六百五十英里的路程上时,年已六十七岁的摩根,抓住机会,既为教堂准备讲章,又为神学院准备课程。他长时间与神同行,与神交谈,再把他从神所领受的,在讲道中分享给会众,在授课时分享给学生。

不过,摩根的体力终于不支,他不时患上失忆症,虽然很快恢复正常,但这是精神崩溃的先兆。医生经过诊断之后。认为他这样消耗体力,已经临近极限,劝喻他必须立刻停止每周往返费城和波士顿的劳累旅程。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体力不支的摩根,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哥登神学院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