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奥古斯丁的童年
奥古斯丁是地地道道的非洲人,这里先交代一下他的时代背景。早在主前五○九年,强大的罗马帝国,已经把地中海视为她的内海,并下决心,要把非洲北部,纳为她的势力范围。罗马帝国,为了征服非洲,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主前三九五年,罗马帝国以武力征伐迦太基(Carthage)和突尼斯 (Tunis)是为多次的迦太基战争(Punic Wars),揭开了序幕。虽然罗马帝国牺牲了许多战船和军人,终能把迦太基纳为其殖民地。主前一四九年,勇敢的迦太基人再次起义,发动了第三次迦太基战争;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卒能以武力平复这次的动乱。凯撒大帝为了杜绝后患,开始拉丁化非洲的殖民地,要非洲北部的老百姓学习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
奥古斯丁出生于一个动荡的、转变的时代;其时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已经过去,罗马帝国面临着国库空虚,财政短绌。
但是从教会的历史来说,罗马帝国已经从逼迫基督教、信奉异教,转变为一个支持基督教的国家。主后三一三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下了一道米兰诏书(The Edict of Milan),宣布停止对基督徒的逼迫,并宣告基督徒在罗马帝国境内,享受绝对的人身自由和平等的法律地位。从清教徒的角度来看,米兰诏书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后果,由于作为基督徒不再是一件耻辱的事,反而是一项殊荣。作为基督徒,成为在政府部门被擢升的条件,成千上万的异教徒于是混入了教会,甚至把异端带进了教会。属世的潮流,甚至偶像崇拜,也被带进了教会。许多错误的教训,大行其道。就在这样的黑暗荒凉的光景中,神兴起了奥古斯丁。
主后三五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主日,奥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e)生于北非的努米底亚(Numidia Proconsularis)省内,一个离希坡(Hippo Regius)不远的市镇塔迦斯特(Targaste)。在奥古斯丁出生时,塔迦斯特己经存在了三百多年;时至今日,这个有了漫长的二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塔迦斯特,已成今日的阿尔及利亚 (Algeria)东部的阿拉伯村落苏克•阿拉斯(Souk Ahras)。
奥古斯丁的父亲巴里修斯(Patricius Augus-tinus),根据传记作家波纳(Gerald Bonner)的考查,是伯美赫族人(Berbers)。巴里修斯是一个异教徒,所膜拜的,乃是迦太基(Carthage)的偶像。根据约翰•莱恩(John Ryan)的叙述,巴里修斯是一个小官吏,担任过地方议会的议员,担任过十夫长(durion)——管十个兵丁。巴里修斯虽拥有自己的物业和土地,但是并不富裕。奥古斯丁的母亲慕妮卡(Monica),却是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在奥古斯丁的孩提时代,他母亲就要他敬畏耶稣基督的名字,要他追随殉道者的榜样,要他追求永生。
慕妮卡十八岁时嫁给巴里修斯,当时巴里修斯四十一岁,比妻子慕妮卡足足大了二十三岁。他们的头生儿子是拿微基斯(Navigius);继后又生下女儿帕碧华(Perpetua)。他们婚后四年才生下奥古斯丁。
慕妮卡非常善良温柔,他的丈夫巴里修斯对她并不忠实,常有风流情事,但她从未因着丈夫的不贞,与他争吵。
当妇女们到井边汲水时,她们彼此哭诉丈夫的暴虐行为,并展示身上的伤痕;但是慕妮卡却无类似的伤痕。其他的妇女大感惊讶,对她说:“慕妮卡,我们都知道你的丈夫性情暴躁,又爱和别的女人胡来,可是你从来不为此与他争吵,他又从来不动手打你,这是什么缘故呢?”慕妮卡回答说:“我别无所求,只求家庭安宁。是的,我当然知道他在外头沾花惹草,可是我并不辱骂他。他动怒时,我默不做声,却在心里为他向神祈祷,直到他停止叫喊。在他平静下来的时候,我再跟他解释我为何这样作,或那样作。这就是我的法子了。”奥古斯丁在《忏悔录》(The Confessions)中,赞扬他的母亲慕妮卡一生以宽恕待人,常宽恕别人对她的亏欠。又说母亲设法使丈夫归向主,用贤德来赢得丈夫的心。她又忍受了丈夫的缺点,对他的不轨行为从不争吵,她只等待主怜悯她丈夫,希望他早日信主。慕妮卡的宽恕和容忍并没有白费,她丈夫巴里修斯后来在临终前前天,终于幡然悔悟,归向了基督。
奥古斯丁一出生,就认识到自己的罪性,他在《忏悔录》中坦承,在神面前没有一人是纯洁无罪的,即使是出生仅仅一天的婴孩,亦是如此,他引用诗篇五十一篇五节的话:“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
奥古斯丁幼童时喜欢玩一种“坚皮果”(Nuts)的游戏。这种游戏把三个贝壳和一粒豌豆一起快速地摇着,谁猜到那一个贝壳下盖着豌豆,谁就是赢家。奥古斯丁挟着求胜的虚荣心,以作弊的手法,夺得了胜利。但是,当他发现有的游伴比他更狡猾和更手快时,他被激怒了,他就疾言厉色地责备别人。
他被送到学校去读书,那时他还不知道读书的好处;他既讨厌功课,免不了要被鞭打。当年,长辈对不听话的儿童进行体罚,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了避免被责打,奥古斯丁幼年时,开始向神祈求,求主帮助他,作他的避难所。在祷告时,他说话时结结巴巴的毛病被医好了。由于他天性乖戾,祷告后仍然顽皮,仍常被鞭打,但这并非神不垂听他的祷告。
有一天,奥古斯丁突然胃痛,濒于死亡;他的母亲忧心如焚,迫切为奥古斯丁祷告,希望奥古斯丁早日信主,接受主耶稣为他个人的救主。感谢主,奥古斯丁的病果然霍然而愈。这时,在奥古斯丁幼嫩的心灵里,已经认识到神在保守他,认识到神是他的保护者和避难所。
由于他当时没有清楚的得救,更谈不上彻底的悔改。他败坏的天性又再复萌。他不断地撒谎,欺骗老师,欺骗父母,欺骗家庭老师。除此之外,他还从地窖里、桌子上偷东西吃,来满足他口腹之欲。
奥古斯丁七岁时,在家乡塔迦斯特受教育。他最厌恶的是算术和希腊文。他不喜欢希腊文,是因为希腊文很难学;当他后来任主教时,他为了年幼时不肯学希腊文而深感后悔,使他无法读希腊文的新约圣经。他厌恶算术,为此他说,整天重复一加二等于三,究竟有什么用处。
奥古斯丁十一岁时,被送到离家乡三十公里路的马达乌拉(Madaura)的一间中学读书。在马达乌拉,他专攻拉丁文学,又读修辞学,这为他后来的写作,奠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马达乌拉是一个异教徒的文化中心,到处是偶像,这对奥古斯丁有着不良的影响。在呆板的功课之外,他酷爱故事和小说,特别是罗马诗人味吉尔(Vergil)所著作的史诗《埃涅依斯》(Aeneid)。埃涅依斯(Aeneas)是迦太基的女王;奥古斯丁为了狄多(Dido)的死,为了埃涅依斯的失恋和殉情,感动到流泪不已。
奥古斯丁一方面沉醉于浪漫的情诗,希望获得纯洁的爱情;另一方面,他又从父亲,遗传到一种纵欲的天性。这种爱欲的煎熬和冲突,在他于马达乌拉求学的四年期间,表露无遗。
在《忏悔录》中,他承认他分不清肉欲和纯洁的爱,而终于耽溺于肉欲,而成为肉欲的俘虏。他这样说:“最令我喜悦的,是爱别人,也被别人所爱。但我的爱越过了友谊的界限,不再是单纯的精神上的爱。从我卑鄙的肉欲中,和我青春期发育时的冲动中,好像有阵阵的乌云,蒙蔽了我的心,陷我的灵魂于黑暗中,以至我分不清楚,什么是纯洁的爱?什么是放纵的肉欲?二者搀杂在一起,欲火在我躯壳内燃烧,把我推到肉欲的悬崖,把我抛入耻辱的漩涡里。”
公元三七○年,奥古斯丁由于家中经济困难,从马达乌拉回到故乡塔迦斯特,在家里闲居一年。
当奥古斯丁空闲在家时,他更加淫秽,更加放纵自己的情欲。由于他所结交的朋友,也是道德沦丧的一群,他们都喜欢夸耀自己的秽史,奥古斯丁也效法他们,以犯罪为光彩的事。
在淫乱之外,奥古斯丁又犯了偷窃的罪。他偷窃,不是由于贫困所驱使,而是由于罪性使然。他承认,有时他所偷的东西,家里也有,而且有的更多更好。在他的邻居,有一棵梨树,树上果子累累,但长得并不丰满香甜。他和一群坏朋友,经常玩得通宵达旦;有一夜,他们摇晃这棵梨树,把梨子都摇下来,然后进行分赃。奥古斯丁所拿到的赃物,虽然尝了几颗,但大部分却拿去喂猪。他承认说,他所追逐的,不是梨子,而是罪恶本身;因为他的灵魂是丑恶的,所追求的是羞耻。
在这期间,奥古斯丁的父亲巴里修斯,在妻子慕妮卡带领下,已经成为一个慕道者;他父亲并且在逝世之前,接受了主耶稣为他个人的救主。父亲逝世之后,公元三七一年,年方十七岁的奥古斯丁,得着当地一个富豪洛玛尼亚(Romanianus)的资助,前往迦太基(Carthage)攻读修辞学(rhetoric)。
罗马帝国时代的迦太基,位于今日突尼西亚 (Tunisia)的突尼斯(Tunis)。迦太基当年是罗马帝国在地中海的重要商港,人口仅次于罗马(Rome)。
迦太基的学府林立,是青年人深造的地方;奥古斯丁抵步时,罗马帝国已经统治了迦太基五百五十年。在迦太基,奥古斯丁学习修辞学时,成绩斐然,不论是讲演或写作,他的表达能力都很强。他表达时文采灿然,又丝丝入扣,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可惜的是,奥古斯丁始终抵不住大都市迦太基的诱惑,耽溺于情欲的生活;不久之后,他终于安定下来,娶了一个妾侍。奥古斯丁娶这个妾侍时,才十八岁。这个妇女显然出身低微,甚至可能来自欢场,故此他母亲慕妮卡反对他们正式结婚。从奥古斯丁的著作中,可以读出他深深地爱上这个妇人;但他保护她,从来不披露她的名字。他们两情相爱,维持了十四年的同居关系。同居期间,奥古斯丁放荡的行为收敛,对她十分忠实。他们同居一年之后,十九岁的奥古斯丁已经作了父亲,因他妾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他给儿子起名阿底达多斯(Adeodat-us),意思是“从神来的礼物”。
在同一年,公元三七三年,奥古斯丁读到古代罗马作家西塞罗(Cicero)所着的《荷但休斯》(Hortensius)。西塞罗,原名(Marcus Tullius),生于公元前一○六年,卒于公元前四十三年,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作家,可惜其著作大多数已失传,仅留下片断零墨。从奥古斯丁浩瀚的著作中,可以读出《荷但休斯》的痕迹,可见此书对奥古斯丁的影响是何其重大和深刻。
从《荷但休斯》,奥古斯丁向往了对智慧的探讨。他承认说,他对智慧的憧憬和追求,促使他寻求神,和渴慕更多地认识神。由于西塞罗在著作《荷但休斯》时,主耶稣还未道成肉身,还未成为人子,书中也就没有述及耶稣基督的尊名。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强调,任何一本书,不管其文字如何典雅,引证如何确实,假若没有耶稣基督的名字,就不能抓住他的心。他用歌罗西书二章八至九节,来忠告那些被现代哲学迷惑的人:“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