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推动宣教事工
同一天——八月十三日,弟兄们从伯色杜夫教堂回到守望村之后,弟兄姐妹们分成七个小组,仍继续分享那天上午所蒙的祝福和所得着的恩膏。从前他们为着教义的分歧,争辩得脸红耳赤,现在他们藉着宝血的洁净,合一在基督的爱里。
一七二七年八月二十七日,二十四位弟兄和二十四位姐妹立下志愿,要开始从午夜至午夜的每小时的不止歇的祷告,称为每小时代祷(The Hourly Intercession)他们为着教会的蒙神祝福,为着教会的见证而祷告。在辛生道夫的鼓励下,志愿参加祷告的信徒不久又增加到七十七位。整整一百年,摩拉维亚弟兄们都保留着这个每小时有人在祷告的祷告聚会。祷告的弟兄姐妹一星期有一次聚集在一起,阅读来自世界各处工场的弟兄姐妹的信件。这项二十四小时的轮班祷告聚会后来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不再局限于守望村。在德国本土,在世界其他地方,在陆地上,在海洋上,都有弟兄们守望着,向主献上馨香的祭。
从八月十三日圣灵浇灌那天起,辛生道夫认识到,隐藏的种子不是指着某一个宗派而言的,隐藏的种子所发挥的生命力,是跨越宗派的界限的。古代的合一弟兄会是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如今更新的摩拉维亚弟兄会在辛生道夫的带领下,也就有了差传的异象,决意到世界各处去传播福音。
辛生道夫没有忘记,当他只有十五岁时,和弗德立克•瓦特威尔(Frederick Watteville)等同学创办芥菜种团契所立的契约,即要到世界各地作差传工作,传福音给外邦人。一七二八年二月十日,在聚会中,辛生道夫讲到土耳其、西印度群岛、北欧各国、非洲的埃塞俄比亚(Ethiopia)、美洲的格陆兰(Greenland)等地方。当他谈到丹麦属下的格陵兰,辛生道夫说,在人看来是不可能进入的;但是他相信,主会赐给弟兄们恩典和能力,使弟兄们得以在这些地方展开差传工作。那一天的聚会,大家看到了差传的异象。
一七三一年四月三十一日,辛生道夫应邀参加丹麦皇帝克里斯谦六世的加冕盛典。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期间,辛生道夫结识了一位黑奴安东尼•乌尔里奇(Anthony Ulrich)。安东尼•乌尔里奇来自西印度群岛的圣多马岛(St Thomas);安东尼•乌尔里奇对辛生道夫说,他多么盼望有人到圣多岛去挽救失丧的灵魂;他说,许多黑奴渴望有人向他们传扬福音。七月二十三日,当辛生道夫在守望村述说安东尼•乌尔里奇的故事时,立刻有两位弟兄献身,回应呼召,决意到圣多马岛作差传工作。这两位弟兄,一位是陶匠杜巴(Leonard Dober),一位是木匠大卫•聂克文(David Nitschmann)。他们两人屡经跋涉,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到达圣多马岛。这样,摩拉维亚弟兄们全球性的差传事工,正式开始。
一位从事更正教宣教工作研究的、很有权威的历史学家华涅克博士(Dr.Gustav Warneck)曾这样说:
“直至一七六○年,摩拉维亚弟兄们在外邦人中所作的差传工作,超过更正教各宗派所有差传事工的总和。”
历史学家格拉丁(Arvid Gradin)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合—教会简史》中撰述:
“摩拉维亚传教士遭遇了千倍的困难,但没有一样能叫他们退缩不前。不论是坐监、迫害、沉船、瘟疫、生活必需品的匮乏,都不能难倒他们,反而激发他们更加热心、忠诚。这些宣教士具有坚定不移的献身精神,他们宁愿牺牲,也不愿不结果子,空手而回。”
在辛生道夫生前,世界各地的摩拉维亚差会都接受辛生道夫的指挥。辛生道夫逝世后,辛生道夫生前的指令成为摩拉维亚差传工作的准则和规范,它们被证实是很有果效的。
辛生道夫在差传工作上有独特的体会。他认为向外邦人传福音,不需要向他们证实神的存在,他认为许多外邦人都相信宇宙间有一位神。有一件事是外邦人所不知道的,就是救主耶稣为他们舍命。
一七三二年四月十二日,在杜巴和大卫•聂克文动身前往西印度群岛之前,辛生道夫已经为差传事工设下了三项要恪守的条例,服事他们:
一、教士到外邦人中间,不是高高在上,高人一等,而是卑微地生活在他们中间;
二、宣教士要开门见山,一传福音就说到主耶稣为罪人被钉在十架;就说信他的人,可以得着重生。至于创造的历史,以及人类堕落的经过,稍后可以再补述;
三、差传的至终目的,是要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蒙恩得救;但是在这期间,可以先带领一些慕道的人归向基督。
当年辛生道夫无意建立一个摩拉维亚教会的宗派,所以在他死时,参加摩拉维亚弟兄会聚会的,虽有论万计的人,真正在摩拉维亚教会受浸的只有一千人。
举西印度群岛为例,弗德立克•马丁(Frederick Martin)光是一七三六年一年就带领七百人信主;但是他只给其中三十名施浸。
在摩拉维亚弟兄会的差传事工上,要数西印度群岛的果效是最突出的。第一批到达西印度群岛的杜巴和大卫•聂克文,其中大卫•聂克文只住了三星期,就留下陶匠杜巴一人在西印度群岛。四年后,杜巴被差遣到别处宣教的时候,已经带领了八百个岛民信主。一七三九年一月辛生道夫亲自到达西印度群岛,发现同工弗德立克•马丁竟被地方当局下在监里。他非常震怒,就凭着他的名声和地位,向总督交涉。总督下令放人,并亲自向辛生道夫道歉。辛生道夫在岛上天天讲道,历时三星期,并把西印度群岛划分为四个区,并按立弗德立克•马丁为监督。一七三九年三月,辛生道夫才启航回到欧洲。临行之前,辛生道夫宣称:
“在西印度群岛所发生的神迹,比在守望村所发生的神迹更大。”
一直到后来,有别的差会派遣宣教士到西印度群岛时,摩拉维亚弟兄会已经带领了一万三千人信主。
摩拉维亚弟兄们在格陵兰的差传工作也是令人感动的。一七三的年辛生道夫在哥本哈根遇到两位爱斯基摩人(Eskimoes),回到守望村后,辛生道夫就把这项负担和挑战摆在弟兄们面前。一七三三年五月二十日,约翰•贝克(John Beck)等三位摩拉维亚弟兄搭乘克里答斯号(Caritas)大船到达格陵兰。
在格陵兰,三位摩拉维亚弟兄饥寒交迫,又遇到了热病和天花;而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则抗拒福音、仇视福音长达五年之久,没有一个爱斯基摩人得救。
一七三八年六月二日,当约翰•贝克在帐棚里,正把圣经译成当地方言时,有一群爱斯基摩人围绕着他。那些爱斯基摩人询问他所作的事;已往他和他们谈神学理论,他们则会起身离去;这次约翰•贝克受到圣灵引导,慢慢地读出他正在翻译的《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
“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
约翰•贝克读完这段经文之后,一个年轻的爱斯基摩人凯耶拿克(Kayarnak)很惊讶地喊出:“这是怎么一回事,再告诉我一次!”整个晚上,约翰•贝克向那批爱斯基摩人述说了主耶稣在地上所经历的苦难,最后他为了拯救罪人,舍去了自己的生命。福音就这样在整个格陵兰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