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祂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诗十八:6)

  在萨克森的爱斯里本(Eisleben of Saxony)住着一对夫妇。男的名叫『约翰路德』(John Luther)是个正直、勤俭、忠实,甚至直得有些固执的人。他喜欢读书,在工余常以此为消遣。女的名叫『马格莱』(Margarat Lindemann),满有敬虔妇人的一切美德。原来她的谦卑,她的敬畏神,和她祷告的灵,尤其显著。邻妇多视她作为模范,争着效法她。

   在一四八三年十一月十日晚十一时,马格莱喜得一男孩。这对夫妇的第一个思想,就是要把孩子奉献给神,并且给他起名叫『马丁』(Martin)。

   孩子生下来未满六个月!夫妇迁居曼斯费特(Mansfeldt),那里的矿厂相当有名。约翰是个勤于工作的人,想由此可以得着较丰入息,维持逐渐膨大的家庭。他们迁居后的首段时期,甚是困难。马丁路德说:『我的双亲都是十分贫寒,我的父亲是个穷苦的伐木者,我的母亲时常在肩上背着木头,冀能增加收入,供养孩子们。他们为了我们都是忍受了极重的劳苦。』义人的劳作带进了应许的祝福。约翰已经拥有二个熔炉,因着他的方正明理,他被选作当地的参议员。他最尊重有学问的人,时常邀请传道教师来家畅叙。在小马丁的心里无疑激起了一种愿望,盼望将来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有高深学问的人。

   待他长大可受训蒙之时,父母竭力灌输神的知识给他,训练他从小就敬畏神,并用基督徒的美德来模塑他。在这个早年的家庭教育时期,他们竭尽心力培养他。原来他的父亲时常跪在孩子床边,大声恳切祷告,求主保守这个孩子,使他终身不忘记主,而且有一日还能广播真理。他父亲的祷告果然得看了奇妙的答应。父亲急切盼望他有学问,因此当他很小的时候,就送他入学。原来当时教育制度用惩罚和惧怕来启发用功。马丁性急,因此常受父母的责罚。他在晚年之时这样说:『我的双亲待我极其严厉,使我变作十分怯弱。他们满以为自己所作的是对的,可是他们不能分辨性格,知道何时何处,或如何惩罚。责罚虽然是必需的,但是苹果该与刑杖并施』。提起某次在学校里早晨连被鞭打十五次,他说:『我们必须鞭打孩子,但是我们也得同时疼爱他们。』

   纵然在学校里学习了教会问答的题目,十条诫命、使徒信经、主祷文等等,孩子的心从未倾向神。当时在他里面唯一的宗教情绪就是惧怕,每次听见『耶稣基督』的名,使他脸色吓得转白,因为救主对于他只是一位生气的法官。这种奴隶性的惧怕,根本与真的宗教不合,但就此预备了他的心来接受福音的喜讯。当他发现主是何等柔和谦卑的时候,他感觉得非常的愉快。

   父亲对于孩子的期望极深,他要他的儿子成为一个学者。

   因此马丁刚十四岁就被送到马大堡(Magdeburg),法兰西斯(Francis)派的学校里去念书。这件事在这孩子的身上是很不容易担当的。一个才十四岁的孩子,离开父母,寄读生地,既无朋友又无亲戚。每见教师吓得发抖,课余又须与一些清寒学生在街行乞。他自己说:『我常与同伴乞食,以维持日常生活。某日教会庆祝基督降生,我们一同在邻近村庄游行、唱歌,用四音高歌伯利恒城的婴孩耶稣。我们停在一座农舍前面,农夫听见歌声,就拿了食物出来分给我们吃。他大声嚷着:孩子们!你们在那里?我们听见声音,吓得拔脚飞奔。我们本不用惊恐,因为农夫一片好心要款待我们,可是我们受教师们的咤斥,习惯成性,以致变成惊弓之鸟。最后农夫不断呼唤我们,我们才停止脚步,跑回去接受食物。从此可见我们的良心有亏欠惊惶时,时常战兢逃跑,甚至恐惧愿意帮助我们的朋友。』

   未及一年,他的父母听见孩子的情形,就把他转送伊赛拿(Eisenach)另一出名的学校。该处有好些亲戚,满以为孩子的生活可以改善,但是结果他并未得着帮助,或者是亲戚们太穷的缘故。当他枵腹难忍之时,只得重施故技,和同学们逐门唱歌乞食。有时从这此少年们的喉中歌出极和谐的音调,可是他们所得着的常是申诉,不是面包。他的心里非常忧愁,暗中眼泪汪汪,不知前途如何。

   某日行乞,三户人家都拒以食物,只好空腹回寓,预备禁食一天,行至乔治广场,站在一家富户门前,呆立沉思,悲切非凡,心想该否辍学返乡,和父亲一同入矿工作。忽然大门开启,一位贵妇走出来。她是欧苏拉(Ursula)伊利凡市长(Ilefeld)的女儿,康兰可泰(Conrad Cotta)之妻,被后世称作『虔敬的书念妇人』(The Pious Shunamite)。她多次看见少年的马丁参加聚会,马丁的歌声与虔诚引起她的注意和关心。她听见邻居的粗话,看见他忧愁的站在门口,于是出来帮助他,请他进来,给他饭吃。她的丈夫赞成妻子的慈心善行,他十分喜欢这个少年,过不几天邀他同住。这样他就可以安心读书,无用回到矿穴,埋没神所付托的恩赐。在他茫然无知的时候,神开了一家基督徒的心和门。这件事使他产生了一个坚强的信心,以致后来许多严重的试炼都不能动摇他向神的信心。现在他的生活方式完全改变了。他每天安心度日,不用愁食。他的心境十分平和,他的性格非常愉快,他的心胸更加扩大。在这些慈爱光线之下,他一切的才能都活跃起来。他的祷告更恳切,他的求知欲更广大,他在学问上的进步更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