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灵魂的暗室
爱克哈特(Eckhart)的学说中,曾经提到每个人的心底里都有一个神秘暗室,除了神和他自己之外无人知道。他称之为“灵魂的暗室”。
按爱克哈特所说,这个暗室在创世之时,曾是神的形象所在之地,而灵魂里的一些次要能力都是由这里发出,其中包括想象力、思考能力,以及说话和创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在艺术家和诗人身上特别丰盛,而在平常人身上则各有不同。
在这个心底的暗室里,神向借着圣灵“重生”的人显现,使我们可以透过基督,得着神的性情(彼后一4),并且预备好自己的心,,让基督在我们里面完全地彰显,叫我们满有荣耀的盼望。
这种说法似乎与保罗书信上的教导十分相似。可是,表达方法却有所不同:保罗所用的是神学用语,或者可以说是圣经用语;而爱克哈特这位伟大的神学家,则以当时的心理学术语来阐释这个现象。二者的解释方法虽然不同,但其中的意念却毫无分别,而且是每一个完全属主的信徒都可以明白的。
保罗和爱克哈特之所以这样相似,主要是因为感动他们的圣灵是永不改变的。祂在人身上所留下的印记都非常明确,使祂不会误认任何人。就如我们看法国艺术家米勒(Millet),的书,会发觉他的作品有很多共通之处,像是要把他的性格尽情表露,刻在画布之上。圣灵的教导也是如此。祂向每一个人的教导都是一样,只是主题可能略有不同。不过,无论如何,受圣灵感动的人,每一个都会带有祂的标记的。
同样,写作属灵书籍的人可能很多,其属灵观点也可能不尽相同,但所写的作品却十分相似。读者起初可能觉得每个作者都各有自己的神学立场,但最后亦会感受到其中的教训乃是同出一辙。就像一个画家以不同手法绘画出不同作品,这些作家虽然各有特色,但中心思想相同,而且都散发着沙仑玫瑰的馨香,传送着同一把声音。
因此,每一个受圣灵管教的基督徒,虽或从未听过爱克哈特这个名字,也不会对他所说的“灵魂的暗室”感到陌生,因为他也许有过这种经历,因为大家都走了同一条路,只是走的时间和身边的同路人不同而已。
以上这种经历,可能在我们信主后不久便得到,而且我们还会发觉这个暗室除了自己和神之外,其他人都进不了去,甚至不可以进去。这个秘密的内室只是基督和信徒接触的地方,就是最亲密的人也不可以进入。因此,如果我们把神拒之门外,就只会令内室永远空置,徒有遗憾罢了!
那些没有让神进入内室的人,便会设法填补心灵里这份空虚。他们大都会成群结队,用各式各样的活动充塞时间,消磨时间,或是沉醉于各项毫无意义的娱乐节目中。因着这个缘故,不少生意应运而生,年中还赚取无数他们所花费的金钱。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圣殿未为神所充满,以致感到非常空虚,无法在这冷酷的人生中得着抚慰。
至于那些别具才华之士,因着这份潜意识的空虚困扰,可能会像叔本华(Schopenhauer)一样,成了悲观主义的哲学家,或像拜伦(Byron)和哈代(Hardy)的诗歌那样充满绝望和悲哀。无论这等人的才智如何出众,他们心中仍充满孤寂,无法得着安息。
除非他们借着耶稣与神和好,否则内心的“暗室”仍无法满足,当中所发出的呼声(如果他们留意到的话),便会成为一种恳求、一项控诉,悲哀地低声呼求他们与神和好、得着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