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利十九32)。
「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提前五1、2)。
神给以色列民的律法,和使徒所写的教训,都是教导人要尊敬老人。我们只看一个人怎样对待老年人,便可以知道他的人品道德如何。我们看一个信徒是否尊敬老年人,便可以晓得他是否敬畏神。没有一个品格道德高尚的人对老年人傲慢无礼。没有一个敬畏神的人不尊敬老年人。看上文所引的这条律法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便知道神怎样要他的百姓敬畏他,也照样要他的百姓尊敬老年人。更使我们注意的,是他先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以后才说,「又要敬畏你的神。」按情理,他似乎应当先说,「要敬畏你的神」,以后再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但他却将这两件事颠倒过来说,这是甚么缘故呢?我想必是因为尊敬老人是浅近易学的功课,敬畏神却是较深较难的功课。神要他的百姓先学那浅易的功课。如果一个人连这浅易的功课都学习不好,自然更不能学较难的功课了。我们所看见的事实也是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如果不尊敬老人,他也一定不敬畏神。站在他面前,他的眼睛所看得见的老人,他尚且不知道尊敬,又如何能敬畏那位眼睛看不见的神呢?
不但普通的人应当尊敬老年人,就连神的仆人们也应当尊敬老人。提摩太是神的一位青年仆人,是被神所拣选所使用的。他在神的教会中是一个领袖,而且是一个重要的领袖。保罗仍是教训他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又说,「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保罗要提摩太看老年圣徒像父亲,看老年女圣徒像母亲。。儿子应当尊敬父母,保罗也要提摩太尊敬老年圣徒,像尊敬父母一样。连神的仆人都必须尊敬老年人,何况其它的圣徒呢?一个信主的青年人对任何老年人都当尊敬。在路上遇见熟识的老年人,应当行礼致敬。在甚么地方见熟识的老年人进来,应当起立让坐。老年人未曾坐下,不可自己坐下。与老年人同坐或同立的时候,总要坐立在老年人的下方。与老年人谈话,应当先用适宜的称呼招呼一下,以后再说话。不可与老年人争着说话,或走路。走路或进门出门的时候,当让老年人在前面走。与老年人说话,态度声调都当恭敬谦和。看见老年人拿着甚么重东西,应当替他们拿。看见老年人作甚么用力气的事,应当帮助他们作。老年人如果步履艰难,应当搀扶他们,免得他们跌倒。你怎样应当尊敬你的父母,也当照样尊敬一切老年人。
在今日的教会中,我们看见一件令人哭不得笑不得的事,就是有些信徒因为想大家在神面前都是弟兄姊妹,所以他们中间的少年人对老年人也以弟兄或姊妹相称,甚至创出「老弟兄」和「老姊妹」的称呼来。一个青年人敢称一位老年人为「老弟兄」,「老姊妹」,实际这位「老弟兄」或「老姊妹」比那位青年人的父母岁数还大得很多。你若问他为甚么这样称呼老年人?他的回答是,「我们都是一位天父的儿子,所以大家都是弟兄姊妹。」他们忘记了他们还活在世上,还有人和人中间的种种区别──男女的区别,长幼的区别,尊卑的区别。当我们还活在世上的时候,我们绝不能也不可完全不顾这些。因为完全不顾这些,不但使我们的肉体大得活动的机会,而且要拦阻许多人,使他们不能信主,不敢信主,又要使神的名被人亵渎。再进一步说,不顾这些也是明显不合圣经中的真理,因为圣灵藉着保罗曾教训提摩太说,「要劝老年人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这几句话不是明明的告诉我们,长幼应当有序么?不是明明告诉我们,青年圣徒待老年圣徒当像对父母那样尊敬么?不错,所有的圣徒在神面前都是弟兄姊妹,但你和你的父母都是基督徒,你总不能称你父亲为老哥哥,称你母亲为老姊姊罢?你既不能这样称你的父母,你也不能这样称那些老年的圣徒。一个年轻的信徒称呼一位老年的圣徒,或是用公共的称呼,称他为老先生,或某先生,或是用家族的称呼,称他为伯父,或叔父,称呼一位老年女圣徒,或是用公共的称呼,称她为老太太,或某太太,或是用家族的称呼,称她为伯母,婶母,姨母,姑母,都可以。要照着各人中间的关系和环境的情形,任择一种适宜的称呼。无论如何,绝不可用平辈的称呼。
前几年我在一个地方被一位圣徒约去聚餐,在座的有六七位圣徒。其中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其余的人都是二十岁到四十岁中间的人。他们都称那位老先生为「老弟兄」。我听着真觉得刺耳。我当时问那位老先生的年岁,知道他已经六十多岁,又问一位最年轻的人的年岁,他回答说,他二十几岁。我又问他父亲多大岁数,他回答说五十几岁。我当时就告诉他,断不可称一位比他父亲岁数还大的老年人为老弟兄。我告诉他,应当称那位老年人为老先生,或老伯父,才合理。还有一次我在某处遇见一位信徒,他同我谈话的时候,问我认识不认识某老姊妹。我回答他说,我想不起来。他告诉我说,那位老姊妹曾同我说过话,接着他又对我说,「那位老姊妹是家母」。我听了以后真觉得啼笑皆非。「老姊妹是家母」。这是甚么话?一个人信主,信得连伦常都不顾了,请问这种信徒给别人的影响是甚么?既称老姊妹,又何必再说家母,爽快就称老姊妹得了。请想这种事情是多么可气呢!
礼记上有话说,「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礼记曲礼上)。这话是教导青年人遇见比自己年长一倍左右的人,便应当照父母那样尊敬事奉。世上的人无论有知识的,或没有知识的,遇见和自己的父母年岁不相上下的人,都知道称呼一声老先生,老太太,或称呼一声老伯父,老伯母。基督徒当中竟有些人称呼起「老弟兄」「老姊妹」来,这岂不是还不如不信的人?不信的人知道尊敬老年人,基督徒应当比不信的人更尊敬老年人。这才能使不信的人对信主的人有良好的印象,也使神的名得到荣耀,这才合乎圣经中的教训。
有些老年人自己谦卑,愿意称青年人为弟弟,或妹妹;但青年人却不能因此便称呼老年人为哥哥,或姊姊。比方说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写信给一位二三十岁的青年人,称他为老弟,那是他自己谦卑,我们不能责备他。但那位青年人写回信的时候,却不能因为那位老年人称他为弟,便也以弟自居,回信便称呼那老年人为兄。他回信的时候仍当称老先生或老伯父,自称为晚生或小侄。不论老年人怎样坚持,愿意与他以弟兄相称,他总不能越分这样作。只许老年人自卑,愿意与青年人论平辈;总不许青年人自高,去与老年人论平辈。
热心信主是极好的事,但我们总不可忘记我们还住在世界上,还需要通人情,还需要按着情理与人交接同处,还需要有作人当知道的礼节;尤不可在读经的时候,只看见一部分的真理,却不顾真理的其它部分。如果读圣经的时候只看见真理的一部分,并且不顾人情,不问世事,就在那里闭门造车,那样,不但会闹出「老弟兄」和「老姊妹」的笑话来,就是再发生比这个更令人啼笑皆非到三倍,五倍,七倍,八倍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阿!
误会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约但河的一带迦南地,就在约但河那里筑了一座坛,那坛看着高大。以色列人听说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约但河边,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筑了一座坛。全会众一听见,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攻打他们。
「以色列人打发祭司伊莱贾撒的儿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又打发十个首领与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个首领,都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他们到了基列地,见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对他们说,『耶和华全会众这样说,你们今日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干犯以色列的神,为自己筑一座坛,悖逆了耶和华,这犯的是甚么罪呢?从前拜毘珥的罪孽还算小么?虽然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到今日我们还没有洗净这罪。你们今日竟转去不跟从耶和华么?你们今日既悖逆耶和华,明日他必向以色列全会众发怒,你们所得为业的地方若嫌不洁净,就可以过到耶和华的地方,就是耶和华的帐幕所住的地方,在我们中间得地业;只是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扪,在耶和华我们的神的坛以外为自己筑坛。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么?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独一人死亡。』
「于是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军中的统领说,『大能者神耶和华,大能者神耶和华,他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我们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华,(愿你今日不保佑我们),为自己筑坛,要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或是要将燔祭、素祭、平安祭,献在坛上,愿耶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我们行这事并非无故,是特意作的,说,恐怕日后你们的子孙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有何关涉呢?因为耶和华把约但河定为我们和你们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这样,你们的子孙就使我们的子孙不再敬畏耶和华了。因此我们说,不如为自己筑一座坛,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好叫我们也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平安祭,和别的祭,事奉他,免得你们的子孙日后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所以我们说,日后你们对我们或对我们的后人这样说,我们就可以回答说,你们看我们列祖所筑的坛是耶和华的坛的样式。这并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乃是为作你我中间的证据。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的神帐幕前的坛以外,另筑一座坛,为献燔祭,素祭,和别的祭,悖逆耶和华,今日转去不跟从他,我们断没有这个意思。』
「祭司非尼哈与会中的首领,就是与他同来的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听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所说的话,就都以为美。祭司伊莱贾撒的儿子非尼哈对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人说,『今日我们知道耶和华在我们中间,因为你们没有向他犯了这罪。现在你们救以色列人脱离耶和华的手了。』祭司伊莱贾撒的儿子非尼哈与众首领离了流便人,迦得人,从基列地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里,便将这事回报他们。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就称颂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毁坏他们所住的地了。流便人,迦得人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书二十二10~34)。
这是多么大的一场误会!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因为怕将来其它各支派的人说他们的子孙与耶和华无分,所以在约但河那里,照着耶和华的坛的样式筑了一座坛。他们这样作,无非是为他们和他们的子孙的前途并安全打算,一点没有得罪神,也一点没有损害人。不料其它各支派的人一听见这件事,竟认为他们是为自己另外筑坛,悖逆耶和华。他们立时义愤填胸,聚集在示罗,要去攻打那两个半支派的人。幸而他们先打发非尼哈和十个首领去责问那两个半支派的人,及至他们一听得事实的真相,立时便恍然大悟,回去报告给全会众。全会众听见以后,也就称颂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的事。一场大误会完全解释清楚,一场大风波也完全平静下来。假使这时他们不先打发那十一个人去责问那两个半支派的人,便骤然出兵,那两个半支派的人因为问心无愧,一定不甘示弱,也要奋起迎战,那种结果便不堪设想了。
这件事错在甚么地方呢?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想到他们子孙的前途,作未雨绸缪之计,这是他们的深思远虑,这里并没有丝毫的错处。那九个半支派的人听见这事,认为他们是为自己筑坛悖逆了耶和华,他们鉴于亚干一个人犯罪连累了全会众的往事,深恐怕因为两个半支派的人犯罪连累了他们全会众,因此他们聚集要去攻打那两个半支派的人,这种思想和这种行为也无可非议。本来是么,两个半支派的人所想到的,根本不是那九个半支派的人所能想到的。全会众的人一同进入迦南地,克服了迦南的七族,占据了迦南的全境。现在其它的人都在迦南地分得了地土,安居在全地,神的会幕也安置在示罗,惟独那两个半支派的人须要回到约但河东,摩西所给他们的地土上去。那条从南到北的约但河成了一道天然的界限,把他们和那九个半支派的人分开。约但河东没有耶和华的帐幕,也没有耶和华的坛。将来如果那九个半支派的人真要认为他们与耶和华无分,他们还是真没有说词,没有办法。可是这种危险在那些安居在约但河西的九个半支派的人心中当然不会想到。就譬如说,有弟兄几个在一处同居,其中有一个带着眷属出了远门。在他临走的时候,他很容易想到有一天他再回来,家中还能不能有他的地方。可是那些在家中不出门的弟兄们,便很难想到这一层。那九个半支派的人既想不到这一点,那样,在他们眼中认为两个半支派的人筑坛,除了悖逆耶和华以外,实在没有别的原因。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聚集在示罗,要去攻打那两个半支派的人,在他们自己的眼中看,自然是很合理的事。两方面作得都有理,两方面都没有错处。那场严重的风波就是起源于「误会」。误会里没有甚么罪恶,但误会却能演出极大的惨剧,酿成极大的祸害。这种事情我们听见看见过不知道有多少了。以色列人中的这场风波,因着他们先打发人去责问,结果误会消除,风波平静。但世界上许多误会人的人不肯先讯问一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认为自己所想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根据这种揣想,便去定他们所误会的人的罪,攻击他们所误会的人。那些受误会的人自己本来没有错处,如今竟遭遇别人这种无理的待遇,当然愤愤不平,起而反抗,无穷的纠纷便演出来了。仇恨报复,争吵斗殴,种种严重的事态都会继续发生。世界上的祸患因此也就增加了许许多多。由于两方面都怀着恶意,因此惹起严重的事态,那是人力所不能消除的。由于误会而造成的许多惨剧,本是一经解明,就可以涣然冰释的,不幸竟因为没有机会解释,而造成严重的事态,这真是世上最可惜的事了!
「人心不同,有如其面。」再加上各人的处境不同,思想不同,背景不同,人和人同处发生误会,是难免的事。但这些误会却不是不能消除的。消除误会的惟一方法,就是对别人有甚么不了解不满意的地方,就当诚诚实实的讯问一个究竟。切不可自己揣想是怎么一回事,便认为自己所揣想的一定是对的。许多人对别人所有的误会都是这样发生的。要知道世界上有许多事,在我们眼中看着毫无可疑的是那么一回事,但经过详细的查考以后,我们竟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我记得十几年前在青岛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圣徒邀我到他们家中吃饭。在席上主人问我说,「王先生,你的头发上的波纹是不是用人工烫的?」我对他说,「请你猜猜。」同席的一位医生站起来,细细看了一下我的头发,以后便毫不犹豫的肯定说,「是人工烫的,一定是人工烫的!」我笑着问他说,「你有没有把握断定是烫的?」他说,「我有,如果你的头发不是人工烫的,我一生再不作医生。」我立时对他说,「你失言了,请你赶快收回这句话。我的头发上的波纹是天然的。」他当时很不安的说,「真奇怪了!这种头发和人工烫的一样,怎么竟会是天然的呢?真没有料到!真没有料到!」如果那一天主人没有问我这件事,那位医生看过我的头发以后,就本着他所认定的告诉别人说,「王明道先生还烫头发」,请问那该错到甚么地步呢?世界上的事常是这样。不用说你没有耳闻目,就连你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的事都常会与事实的真相不同,其它的事更不用说了。
许多误会是由于不替别人设想而发生的。我国的先哲有话说,「凡事肯为别人设想,是第一等学问。」这真是有价值的话语。一个健康的人不会替有病的人设想,便容易误会他。一个闲暇的人不会为忙碌的人设想,便容易误会他。一个客人不会为主人设想,便容易误会他。一个租户不会为房主设想,便容易误会他。一个健康的人同一个有病的人谈话,那个有病的人因为精神体力不足,所以困倦打盹,那个健康的人竟认为对方看不起他,误会便生出来了。一个闲暇的人去访问一个忙碌的人,那个忙碌的人无暇多陪他谈话,那个闲暇的人便认为对方怀有恶意,误会便生出来了。一个主人因为客人众多,事务繁忙,偶然疏忽了一位客人,没有给他送茶水点心,那个客人竟认为主人是有意侮辱他,由此便生出了误会。一个房主因为就靠着房租度日,百物都在增价,他为维持生活起见,不得已通知租户增加一些租金那个租户竟认为房主苛待他,剥削他,由此便生出了误会。但如果那健康的人能为有病的人设想一下,那个闲暇的人能为忙碌的人设想一下,那个客人能为主人设想一下,那个租户能为房主设想一下,一切的误会便都不会发生了。
「心怀成见」也是容易对人发生误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一般人都认为继母是绝不会疼爱前妻的子女的。因此继母对前妻的子女有一点甚么不洽人意的地方,别人(连前妻的子女也在其中)便误会她是苛待他们。就连她对他们所施适宜的管教,也要被人误会为虐待,这就是成见的害处。一般人都认为儿子娶了妻便要对父母变心,再也不孝敬他们。因此结了婚的儿子说一句甚么话不合父母的心意,父母便误会他是因为结婚而变了心。许多儿子在未结婚以前,无论怎样使父母生气,侮辱父母,父母都能原谅他们。但到了他们娶妻以后,虽然朝夕尽孝,小心翼翼,还是常被父母误会,认为他们已经不再和父母同心,这也是成见的害处。一般人都认为富人看不起穷人。因此富人对穷人稍有一点不周到,穷人便认为富人看不起他们。也有的时候富人丝毫没有错处,还是被穷人所误会。譬如说,一个穷人在街市上遇见一个富足的亲友,街道本来很宽,往来的行人又非常拥挤,穷人看见富人,富人却没有看见穷人。这时穷人便对富人发生了误会,认为富人因为他穷,便故意不理他。这也是成见的害处。人对别人一有了成见,就会接连不断的误会他,看他作甚么事都不对。有一个主人丢了一样东西,他疑心是他的一个仆人偷了去。从那时起,他看那个仆人一举一动都像一个贼。他进屋子的时候,主人看他是又要来偷东西的样子。他出门去的时候,主人看他是身上带了主人的东西要到外面去售卖。他手中有几个钱,主人认为这些钱一定是从他的钱柜里偷出来的,不然,就是出售赃物而得来的。主人越留意那个仆人,越看他是一个贼,就越觉得他像一个贼。不过因为主人没有拿住凭据,因此还不敢发作。有一天主人忽然找着了他所丢的东西,并且想起来是他自己放在那里,后来忘记了地方,所以多日没有找着。他后悔不该误会他的那个仆人。从那天起,他再看那个仆人,一点也不再像贼了。这种情形是极普遍的。我们对一个人有了成见,误会就一定越来越深。及至有一天拿去了对他的成见,误会也就完全消除。譬如说,你看见一个妇人有几个孩子,那个最大的女孩子比她的弟弟妹妹们年长许多。你以为那个最大的孩子是前妻所生的,这个妇人是她的继母,那几个小的孩子们是她自己生的。这时候你便觉得这个妇人待前房的孩子太苦,叫她每日操劳,照顾弟弟妹妹,作那么多事工,她自己所生的孩子却整日享受玩耍。你责备她自私,你批评她残酷。你毫不留情的定她的罪。及至有一天你发现这个妇人并不是他丈夫的后妻,乃是原配,这个大孩子也是她亲生的,你便再不责备她自私残酷,你认为年长的女儿本是应当帮助母亲操劳,照顾弟弟妹妹的。这件事又可以证明成见和误会有多么深的联系。我们要免除对别人发生误会,就需要除去对人所怀的一切成见。若没有具体的事实和真确的证据,我们不要对任何人作恶意的揣测,这样,便可以少对人发生许多误会。
与人同处不肯正直坦白,彼此不说实话,也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一个大原因。人与人中间的误会,本来是一经说明白便可以涣然冰释的。可惜许多人总是对人不够坦白,不愿意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不肯凡事问个明明白白,却在那里自己揣测,自己猜想,并且认为自己所猜想的一定是不会错误,许多误会都是这样发生的。人与人中间不发生误会则已,一发生了误会,种种的纠纷冲突一定会接踵而至。能在纠纷冲突发生以前,赶快把误会消除,那真是不幸中的大幸。这里就需要坦白正直,相见以诚,彼此用爱心说实话了。如果那九个半支派的人不差那十一个人去责问那两个半支派的人,因此明白了他们筑坛的用意,那场战争的惨祸一定是不能避免了。就因为他们派人去责问那两个半支派的人,便把这一场迫在眉睫的大祸完全消除。这里不是给了我们一个极宝贵的教训么?我国大多数的人都是顾情面,尚虚伪,彼此敷衍,互相客气,有甚么话都藏在心里,不肯明说出来。在这种人中间,彼此误会的事便多得不可胜数了。我们今后应当竭力戒除这种不诚实的心性习惯,无论对甚么人,宁可说实话得罪了他,也不容魔鬼藉着种种的误会在我们中间施行挑拨,兴风作浪。作一个诚实坦白的人,不但不容易误会人,也不容易受人误会,因为熟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没有隐藏,没有遮掩。别人既然很容易知道他的心,所以不需要猜疑他,也无从误会他。越是不诚实不坦白的人,越容易误会人,因为他不肯问人甚么话;同时他也越容易受人误会,因为别人不容易知道他的心。作一个诚实坦白的人,可以减少许多误会猜疑,又可以消除许多纠纷祸患。怎么许多人总不愿意这样作呢?
我在这里反过来说一下,当我们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应当抱甚么态度。一个人被人误会,实在是不好受的事。你没有恶意,别人竟误会你,说你蓄意不良;你没有弄钱,别人竟误会你,说你乘机渔利;你为人费心费力,别人竟误会你,说你别有希图;你为人花钱破钞,别人竟误会你,说你沽名钓誉。当你遇见这些事的时候,你痛苦,你难过,你悲哀,你愤恨,你怪罪人不了解你,你责备人不应当这样误会你,你甚至恨恶那些误会你的人,想对他们施行狠毒的报复。在这时候如果你不临崖勒马,便能作出各样你想不到能作的恶事来,说不定会惹多大的祸,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如果你在受人误会的时候,便想到那误会你的人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侮辱你,陷害你,不过是他误会了你的意思。在他那一方面认为他所看的是对。他既然看你不好,当然要反对你,攻击你了。如果你这样误会了他的意思,认为他存了恶意,作了恶事,当然你也要一样的反对他,攻击他。我认识一个在主里的人。她有一次受一个人的恨恶辱骂。实在是那个人误会了她,她并没有甚么错处。我看了十分不平。她对我说,「你不应当这样气忿。她这样恨恶我,辱骂我,并不是她无缘无故的恶待我,她固然是误会了我,可是在她眼中确实看我是不好,所以才这样待我。如果她没有那种误会,她自然不这样待我了。」这位圣徒的话说得实在对了。我们在受人误会的时候,如果能存这样的心,不但自己不受痛苦,而且消除了多少祸患。撒但所施挑拨,激动,兴风,作浪的工作,一遇见这种人,立时便冰消瓦解,只好徒呼负负了。
世上有谁受的误会比神所受的更多呢?神的爱比世上任何人的爱心都大,他待世人比世上任何人待别人都好。可是他不但很少得着人的感激,而且天天被人误会,被不敬畏他不信他的人误会,还被他的孩子们误会。他待人类的恩情如同天高地厚,但世界上没有多少人感谢他,和歌颂他,却有恒河沙数的人在那里怨恨他,亵渎他,连许多承认神的慈爱浩大,神的救恩奇妙的基督徒,在境遇稍不如意的时候,也同样的误会神,向神发怨言,批评神不慈爱,不公义。神对这些人并不发怒,不报复,又是宽容忍耐,希望他们有一日能明白他的心,同时他还是照样爱他们,恩待他们。神的孩子们对那些误会他们的人,不也应当像神这样么?何况神还藉着他的儿子教训我们,要我们完全像他完全一样呢?
我们应当谨慎不误会别人,但如果有人误会我们,我们却应当用宽大的心肠原谅他们,同时我们还要利用一切的机会帮助别人,消弥他们中间彼此的误会,这样,我们一定要多蒙神的恩,多得人的爱,我们的主也一定要承认我们是他的好门徒了。